魁梧任嘲剧,短少盖风流。
邂逅为颐解,殷勤成刺投。
遥知江夏阁,不减仲宣楼。
颇愿相从去,湖南兵未休。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寄刘伯山》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给刘伯山
魁梧身材却任人嘲笑,短少了那风流的气质。我们的相遇成为心灵的解脱,对你的殷勤付出则成为刺伤自己。虽然远隔千里,我仍然知道你在江夏阁上,你的威名丝毫不逊于仲宣楼。我多么希望能与你相伴前行,可惜湖南的战乱还未平息。
诗意:
《寄刘伯山》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忠诚的赞美与思念之情。诗人形容自己魁梧的身材遭受他人的嘲笑,而刘伯山则缺乏风流的气质。然而,他们的相遇却给诗人带来了心灵的解脱,尽管付出了许多殷勤,却也伤害了自己。诗人虽然与刘伯山相隔千里,但仍然知道他在江夏阁上的威名,与仲宣楼相比丝毫不逊。诗人表达了与刘伯山共同前行的愿望,但遗憾的是,湖南的战乱还未平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刘伯山的深情厚谊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自嘲魁梧的身材遭受他人的嘲笑,而刘伯山则缺少风流的气质,通过对比凸显了两人的不同特点。诗人表达了对刘伯山的思念之情,认为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解脱,但也意识到自己对刘伯山的殷勤可能会伤害到自己。诗人虽然与刘伯山相隔千里,但仍然对他的境况有所了解,他们的友谊在心灵上相互交融。诗人表达了与刘伯山一同前行的愿望,但受制于湖南的战乱,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给人以遗憾之感。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言简意赅,通过对友谊的歌颂和对战乱时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局,诗人在其中渗透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友谊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远及水中蟹,直以投葅醢。
桃叶渡头桃叶春,家家桃叶斗妆新。不知何处初来客,未省吴姬会笑人。
万国仰宗周,衣冠拜冕旒。玉乘迎大客,金节送诸侯。祖席倾三省,褰帷向九州。杨花飞上路,槐色荫通沟。来预钧天乐,归分汉主忧。宸章类河汉,垂象满中州。
眼远孤帆没,临流一怅然。分携惜此日,作恶验中年。惟有加餐祝,仍期得句传。相看俱四十,香火好因缘。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