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得凉宵宿上方,静吟闲话趣何长。
别来音信无由寄,目断遥天雁一行。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寄净慈寺悟真师》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忆得凉宵宿上方,
静吟闲话趣何长。
别来音信无由寄,
目断遥天雁一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师傅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起曾经在凉爽的夜晚与师傅共同居住的经历,静静地吟唱着,聊天谈笑,充满了无尽的趣味。然而,自从分别以来,师徒二人再也无法通过音信来联系,眼前的天空已经看不到任何飞行的雁群,使得他们的目光彼此隔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首句“忆得凉宵宿上方”,通过“凉宵”一词,传达了夜晚的清凉和宁静,暗示了师徒二人在此共度的美好时光。接着,“静吟闲话趣何长”,描绘了他们在一起时的情景,吟诵着诗歌,闲谈着,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和交流。然而,第三句“别来音信无由寄”,揭示了师徒分别后无法相互联系的困境,无法通过书信传递彼此的消息和思念。最后一句“目断遥天雁一行”,以雁群飞行的景象作为象征,表达了他们的目光无法再相交,彼此的距离变得遥远。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作者通过简洁的描写,将师徒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师徒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分离后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微妙的语言和意象,让人们对师徒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聚的美好时光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引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曾笑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此欢难续。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流水郎车马,垂杨妾鬓丝。春江他自好,一一入相思。
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我思旧事犹惆怅,君作初行定苦辛。仍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
漠漠烟横草树青,依稀风景似兰亭。小桥疏竹人沽酒,曲径落花僧掩扃。
待欲□、家山未得,方知名不如酒。丹砂便做金句漏,难遣鬓青似柳。试搔首。记移竹南塘,又是三年后。情怀非旧。叹少日相如,垆边老去,能赋上林否。种兰处,赢得青青种韭。渊明中路相候。何须更待三三径,也自长拖衫袖。青袍皱。便持当金貂,赊取邻家有。小儿拍手。笑昨醉如泥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