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龙门十五期,湓城日夜梦魂驰。
归装初解临川印,注本应多介甫诗。
定复一鸱能见惠,遥知五马未相遗。
鲤鱼直下西江水,兼有书来慰我思。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寄抚州吕使君索李雁湖注王半山诗》
诗意:这首诗是宋代方回写给吕使君的一首寄托之作。诗人表达了与吕使君分别已有十五期,思念之情日夜驱驰于湓城的梦魂之中。他初次脱下抚州的官袍,回到临川,揭印解放,开始写注解王半山的诗作。诗人本应多加注解介甫诗作,然而只能借助一只鸱鸟传递寄托,遥知五马尚未相遗。最后,他提到了鲤鱼直下西江的景象,同时也寄来了一封书信,以慰我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吕使君的分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十五次的离别,诗人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迁。他回到临川,放下了官袍,重新投身于文学创作,以注解王半山的诗作为自己的心灵寄托。然而,他的注解无法亲自呈现,只能通过一只鸱鸟传递,表达了他对吕使君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期待。最后,诗人用鲤鱼直下西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同时也通过寄来的书信,传递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时,运用了一些景物描写,如湓城、临川、西江等,以增加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度。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以思乡离别之情的共鸣。
虽愧荷鉏叟,朝来亦不闲。自剪墙角树,尽纳溪西山。经行天下半,送老此途间。日暮烟生岭,离离飞鸟还。
迎侍京华又见春,天时人事一番新。丙申儿遇丙申岁,己卯爷逢己卯辰。本分法门行得熟,长生样子学来真。斑衣奉酒多为寿,满眼光风正可人。
献岁晴和风景新,铜驼街郭暖无尘。府庭共贺三川雪,县道分行百里春。朱绂洛阳官位屈,青袍长水俸钱贫。有何功德纡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
荒陂渺渺接连筒,葱叶青青芥叶红。不道虞卿著书手,白头衣食野人同。
蛛丝虽巧能害物,蚕丝虽拙能利人。害物晨昏一饱足,利人往往害及身。乃知巧者能远祸,拙者生死常为邻。吾宁为蚕勿为蛛,所愿杀身以成仁。千丝万缕何足恤,要令寒谷偕阳春。
细雨蒙蒙江雾昏,坐曹聊且免泥奔。卖盐酤酒知同病,一笑何劳赋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