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茶与曾吉甫》

两焙春风一塍隔,玉尺银槽分细色。
解苞难辨邑中黔,瀹盏方知天下白。
岸巾小啜横碧斋,真味从底倾输来。
曩归畀余一语妙,三岁暗室鹜轰雷。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寄茶与曾吉甫》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风吹拂两地隔开,
玉尺与银槽分辨细微的颜色。
花苞难以区分黔中的品种,
泡茶后才知道世间的白色。
横穿碧斋的岸巾小啜一口,
真正的滋味从底部倾泻而来。
曩昔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一段奇妙的话语,
三年暗室里,鹜鸟忽然雷鸣般地惊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茶为主题,通过描绘泡茶的过程和茶的品尝,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美感和感悟。诗中的“两焙春风一塍隔”描绘了茶叶的制作过程,也象征着作者与茶的距离。茶叶经过焙制,成为了美味的佳品,但作者与茶之间隔着一片土地,仅能通过寄送茶叶与茶友相交流。

接下来的描写“玉尺银槽分细色”,通过对茶叶颜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茶叶的敏感和品味。茶叶的色泽细腻多样,需要用玉尺和银槽来区分,暗示了茶的品质和独特之处。

然而,“解苞难辨邑中黔,瀹盏方知天下白”,表达了茶叶的品种复杂多样,有时很难辨认其中的差异。只有在泡茶之后,方能真正品味到天下茶叶的纯净和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品茶的场景,“岸巾小啜横碧斋”,岸巾是用来擦拭茶具的小巾,小啜则是小口品茗的意思。这里描绘了一个雅致的茶室,作者在其中享受着茶的滋味。茶的真味“从底倾输来”,表明作者通过细细品味茶汤的底部,真正领略到茶的精髓。

最后两句“曩归畀余一语妙,三岁暗室鹜轰雷”揭示了作者在品茶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作者在茶香的陶醉中得到了某种启发或领悟,这种领悟如同“三岁暗室鹜轰雷”般突然而震撼人心。

整首诗以茶为线索,通过描绘茶叶的制作、品鉴和品味,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作者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茶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追求。

  • 《题译学张提举乃尊开封府尹张彦亨所藏郭熙盘》

    车轣辘,牛觳觫。积雪皑皑,飞雪蔌蔌。前车上岭后车续,老牛服箱顾寒犊。高雪弥山,低雪满谷。戴笠执鞭,冻腰跼油。画师画此何年事,关塞远征挽刍粟。莫道牛疲项领秃,人疲于牛痛欲哭。峻岭之下旧村落,萧酒人烟知几簇。莫道饷车过门外,门内田家眠正熟。百车千车过不已,敲门

  • 《七日夜女歌·其二》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

    学术儒林老,人流国士尊。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高议留帷幄,清风遗子孙。音仪嗟日远,隧路閟东原。

  • 《寄饮州洪迩侍禁》

    僧怜海石为棋子,客惧蛮螺作酒杯。自笑平生喜韬略,此时何计上金台。

  • 《清平乐(怀人)》

    枕边清血。梦好离肠切。笑倚柳条同挽结。满眼河桥烟月。莺啼新晓璁珑。罗窗寂寞春空。只许梦魂相近,此生枉是相逢。

  •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平生性忠厚,所守必尊君。面实贤愚混,心惟白黑分。事光中执法,书集右将军。天意苦埋没,北邙松柏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