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留海上去何时,只看春鸿北向飞。
安得先生同一饮,蕨芽香嫩鯻鱼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寄伯兄》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留海上去何时,
只看春鸿北向飞。
安得先生同一饮,
蕨芽香嫩鯻鱼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对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海上,不知何时才能回去,只能凭借远处飞过的春天的鸿雁来了解家乡的消息。他希望能与亲友团聚,共同畅饮,品尝新鲜的蕨芽和肥美的鯻鱼。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渲染远离家乡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展现了王安石内心深处的乡愁。诗中的海上意象和北飞的春鸿,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和隔阂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情感的映衬下,诗人对于家乡的美食和亲友的团聚更加强烈地渴望和向往。蕨芽香嫩、鯻鱼肥美,给诗人带来了味觉上的愉悦,也象征着家乡的繁华和丰盛。整首诗词凭借情感的表达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故乡和亲情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通过美食的描写,进一步展示了对家乡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渴望,给读者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和美好的联想。
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异。归来省眉目,彷佛犹梦寐。自非知心交,君辈定难记。将无半面别,正恐呼声似。中年况多忘,错认固无意。典刑要深思,摸索岂难事。尚想睢阳公,一见了奴隶。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武昌分别处,江岸倚篮舆。对饮三杯后,相思一载馀。身随云共远,梦与汝同居。何日秋风夜,灯窗听读书。
五日银丝织一笼,金鸟捉取送笼中。知谁放在扶桑树,秪怪满溪烟浪红。
少年发愤欲忘餐,信木能鑽透石盘。灯火半生徒自苦,虀盐并日不嫌单。嗟来未肯低头拜,臭腐那须着眼看。何物马肝犹不悟,怜渠五利竟诛栾。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