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逶迤驻宝坊,只园花发认昆冈。
日高恐释三春雪,风细犹传数里香。
垢染了无依佛界,品流逾重被台光。
更蒙佳句形珍赏,漫说寒梅竞效妆。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会压沙寺观梨花》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梨花开放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欣赏梨花时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小队逶迤驻宝坊,
只园花发认昆冈。
日高恐释三春雪,
风细犹传数里香。
垢染了无依佛界,
品流逾重被台光。
更蒙佳句形珍赏,
漫说寒梅竞效妆。
诗意:
诗词以描绘在会压沙寺观赏梨花的情景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梨花的美丽和宁静。作者将寺庙比作宝坊,梨花盛开的园子被认作昆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花园的喜爱和推崇之情。在阳光高照的时候,作者担心春雪会融化,暗示梨花的美景短暂而珍贵。细细的风吹过,仍能传来梨花的香气,这暗示梨花的芬芳扩散到了数里之外。然而,作者也意识到佛教世界的清净受到了污染,尘世的纷扰侵蚀了佛界的本真。最后,作者感激地接受了他人对自己诗句的赏析,同时通过提到寒梅,暗示了梨花与寒梅相互竞相绽放的美好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梨花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寺庙、花园和梨花等意象,通过描写景物的美丽和细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佛教世界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梨花的描述,传递了一种短暂而珍贵的美好,以及对佛教净土的思念和担忧。在最后两句中,作者感谢他人对自己诗句的赏析,展示了对文学艺术的珍视和对创作的渴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梨花的美丽与佛教世界的清净,既展示了作者的感性情怀,又抒发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紫禁晨曦拂晓开,南山秀色郁崔嵬。立班驰道苍龙阙,逼耳嵩呼绕殿雷。清跸一声黄繖动,屯云万骑景舆回。端门缓辔哦诗罢,误入钩陈豹尾来。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昔如君初冠时,见君垂角儿童嬉。君今长大一如我,但少头上斑斑丝。诵书如流日千纸,更出清言洗纨绮。明珠在侧真自失,挟册茫洋吾老矣。人言四十当著书,春风半负黄公垆。僮奴晒笑妻子骂,一字不给饥寒躯。儒学无成农已惰,履穷始悔知无奈。人生少年还易过,请君努力无如我。
阿姊扶床泣,诸甥绕膝啼。平安只两字,莫惜过江题。
东门雪覆尘,出送陕城人。粉郭朝喧市,朱桥夜掩津。上寮应重学,小吏已甘贫。谢脁曾为掾,希君一比邻。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