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黄溪夜泊》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黄溪夜晚泊船时的心情和景色。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离乡别井的思念之情。欧阳修自称楚人,表示自己与楚地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他在黄溪夜晚泊船,暂时停留在这里,但他的思念之情已经回绕了九次,可见他对离乡之苦的深切体验。
诗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万树苍烟,暗指夜晚的浓雾弥漫,使得三峡的景色变得朦胧不清。而满川明月,则是指夜晚的明亮月光照耀下的江面。一只猿猴的哀鸣声在夜晚中回荡,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客人的慰问之情。他说即使是在异乡,也要喝酒来慰劳客人。这表明作者对待客人的热情好客之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江山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他说行走在江山之间,不仅要欣赏美景,还要吟咏诗歌。他认为只有通过吟咏诗歌,才能真正感受到江山的美丽和魅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迁谪而放弃诗歌创作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乡之苦和夜晚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示了他对客人的热情好客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峰回路转六七里,林静鸟啼三四声。游女不知行旅恨,一茶留我话平生。
小隐水南村,喧哗不到门。无言及名利,适意在田园。春雨桑麻长,秋风果蔬繁。生涯有如此,何用觅桃源?
离骚读罢怨声声。曾向江边问屈平。醒还醉,醉还醒。笑指沧浪可濯缨。
陆沈百世师,寄食鲁柳下。我今见诸孙,风味窥大雅。大雅久不作,图王忽成霸。伟哉居移气,兰鲍在所化。
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
撩乱龙蛇掌上争,罢来间掉四先生。一棚儿女皆烟散,留得松风万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