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东风翠幕惊。
云何不饮对公荣。
水晶盘莹玉鳞赪。
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
翰林子墨主人卿。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浣溪沙(前韵)》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风料峭,翠色的帷幕震动。
云朵为何不与我同饮,以庆贺公荣。
水晶盘闪烁着玉鳞的红光。
花影中不要孤单,三夜的月光,朱颜尚未到达五年前兄长的尊荣。
翰林学士,墨水主人,崇尚诗文的大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冷冽的春天景象,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过去兄长的思念和对自身尊荣的渴望。诗中以自然景物和宴饮场景来烘托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兄长荣耀的感慨之情。
赏析:
1. 描绘自然景物:诗的开头以“料峭东风”描绘了寒冷的春风,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接着用“翠幕惊”来形容风吹动绿色的帷幕,使得读者在心灵上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2. 对云朵的呼唤:诗中诗人想与云朵共饮,以庆贺某种荣耀,但云却没有回应。这种对云的呼唤,实际上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的表达。
3. 描绘宴饮场景:诗中出现了水晶盘和玉鳞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宴会的盛况。水晶盘闪烁着玉鳞的赤红色光芒,烘托出宴会的热闹气氛。
4. 表达对兄长的思念:诗中提到“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兄长的回忆,表达了对他尊荣的渴望。
5. 翰林子墨主人卿: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文人的形象,诗人自称“翰林子墨主人卿”,意指自己是一个崇尚文学的大臣。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韵律展示了苏轼在寒冷的春天对兄长的思念和对自身尊荣的渴望。通过自然景物和宴饮场景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使人对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产生共鸣。
重冈古道春风里,草色花光似故人。却喜此身今漫浪,回家随处得相亲。
此手乃可怜,经月不把酒;著书又苦晚,何以图不朽?空庭坐三更,磊落垂北斗。向来历关河,万里空回首。岂知三十年,竟作越中叟!後生虽满眼,非复旧交友。形体迫衰谢,妻子亦何有?怅望怀古人,吞声死农亩。
木末阑干渺未平,泊舟石泾得深行。舟行不见江流阔,一上凭高觉快生。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后令威还。君看将相才多少,两首诗成七步间。
偏憎游骑香蹄污,最称佳人素手团。方丈老翁容膝外,出门四顾尽漫漫。
巴人最重上元时,老稚相携看点诗。行药归来天向晓,道傍闻得唤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