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风凉,火风热。
土风和,石风冽。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欢物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水风凉,火风热。
土风和,石风冽。
春风花草香满园,
秋月山川影萧瑟。
万物各有其特性,
它们的风吹彰显出来。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不同物质的特性与风的相互作用,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多样性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水风凉、火风热、土风和、石风冽等描绘了不同物质风吹时的感受,呈现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宇宙万物的独特之处的体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世界万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对不同物质与风的相互作用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独特之处。诗中的水风凉、火风热、土风和、石风冽等对应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不同物质在风的作用下所呈现出的特性和感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诗人通过描绘春风花草香满园、秋月山川影萧瑟等景象,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四季更迭中自然界的变化和律动。在这种变化和律动中,万物各有其特性,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这种多样性使得自然界更加丰富多彩。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不同物质与风的相互作用的描绘,诗人呈现出自然界的丰富性和神奇之处,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多样性。同时,诗中的景象描绘也使得整首诗更具画面感,读者能够想象出春风拂过花草的香气,秋月照耀山川的凄凉景象,增加了诗意的层次和趣味性。
尧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江河水稽天,发源乃涓流。人忍於搏虱,习熟且解牛。象箸与玉杯,漆器实其由。斯须失兢畏,恶名溢九州。始乎为善士,终可蹈轲丘。孰置汝太山?孰挤汝污沟?降福孰汝私?得祸孰汝雠?圣狂在一念,祸福皆自求。易箦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南渡盛时,壬寅之秋,生此伟人。是皇家柱石,端平君子,吾儒宗主,意一先生。自起丹山,晋登紫府,天下欣然望太平。至夷狄,亦慕吾中国,司马声名。愿君为尧舜之君。举一世民皆尧舜民。羡当年三渐,直声已著,近来四蜀,先虑尤深。事验平凉,眷隆当宁,指日须还公秉钧。愿公寿
独倚危楼一望长,恼人情处是斜阳。神州更在斜阳外,纵使无情也断肠。
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催。壮心暗逐高歌尽,往事空因半醉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西楼怅望芳菲节,处处斜阳草似苔。
祁山之西当太白,战士弯弓抱明月。散烧烟火夜宿兵,遥见狼头一星灭。明朝探骑前来报,为言敌死秦川道。牌使前呼大队回,鹅车砲坐埋青草。黄河口,清水头,不声呜呼咽河不流。军中遗言更惨酪,灵夏名王亦屠戮。中间被掠边丁苦,牧放牛羊食禾黍。牛羊得食人转饥。日想南朝拜降去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