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淮上》

桐柏山中草木灵,淮源潏潏绕山鸣。
谁人凿出浑河水,污却长波万丈清。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作品评述

《淮上》是宋代诗人郑獬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桐柏山中的草木灵动,以及淮河源头潺潺流淌、山谷回响的景象。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开凿了浑河,使本清澈的河水被污染成千丈长波?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类行为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的关注。描述桐柏山的草木灵动,传递出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淮河的水源清澈流动,回荡在山谷间,展现出它原本的纯净与美丽。

然而,诗人突出了一个转折,他问到是谁破坏了这本应清澈的河水,使其变得污浊,泛起了千丈高的浪花。这个问题暗示了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诗人对此感到痛心和忧虑。

这首诗意味深远,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提醒人们珍视自然的美丽和纯净,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对自然环境负起责任,避免对其造成破坏。

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他通过描绘山中的草木灵动和淮河的清澈流动,展示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与此同时,他的质问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 《瑞光亭有作》

    终年萧寺裹,人迹往来稀。雀踏梁尘落,蜂穿森屑飞。佛幡书古偈,僧壁挂禅衣。此景惟予爱,冷然契道机。

  • 《九日忆砚山旧居》

    帝里闲人少,谁同把酒杯。砚山篱下菊,今日几枝开。晓角惊眠起,秋风引病来。长年归思切,更值雁声催。

  • 《感皇恩(旅思)》

    残角两三声,催登古道。远水长山又重到。水声山色,看尽轮蹄昏晓。风头日脚下,人空老。匹马旧时,西征谈笑。绿鬓朱颜正年少。旗亭斗酒,任是十千倾倒。而今酒兴减,诗情少。

  • 《望山》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 《应诏嘲司花女》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享单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第三十七卷

  • 《得周畏知书病久不报以诗寄之》

    莫道寒温只素书,也于朋友见亲疏。自从一反南昌役,无复能安古寺居。憔悴直为人所弃,殷勤独肯问何如。缺然不报非缘懒,瘧疠经秋未扫除。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