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画松》

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
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画松,参天大树,典型的中国文化象征之一。松树以其挺拔、青翠的形态,成为诗人画家笔下的常见题材。元稹的《画松》一诗,以松树为意象,抒发出作者对艺术创作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翻译:
《画松》
张璪画古松,
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
枯龙戛寒月。
流传画师辈,
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萧洒,
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
难状烟霄质。
我去淅阳山,
深山看真物。

诗意和赏析:
元稹的《画松》描绘了张璪画古松的情景,也隐含了诗人自身对艺术和生活的思考。

诗人认为张璪画古松时往往能够捕捉到松树的神秘之处,使得画作有灵魂(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形容松树挺拔如龙,与春风和寒月形成鲜明的对比。

然而,松树这个形象的流传却局限在一代又一代的画师中,他们的奇妙创造力和独特个性也多被埋没。松树的纤枝没有飘逸洒脱,坚硬的树干和顽固的性格使它显得突兀。这是否暗指了作者对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个性的认识?诗人在其中不禁思考尘世中的瑰宝,如何能够实现真正的审美价值,达到与烟霄(天空)相媲美的境地。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要去淅阳山去看真正的松树(真物),深山中的松树可以成为他的创作灵感和追求真善美境地的象征。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憧憬,也是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 《点绛唇·咏梅月》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调还依旧。

  • 《记丘宗卿语绍兴府学前景》

    镜湖泮宫转街曲,才隔清溪便无俗。竹桥斜度透竹门,墙根一竿半竿竹。恰思是间宣看梅,忽然一枝横出来。霜余皴裂臂来大,只著寒花三两个。

  • 《次韵酬梵天阇梨》

    数峰残雪对闲门,世态悠悠莫可论。静室禅馀忽相忆,划灰孤坐到黄昏。

  • 《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 《偈颂二首》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绵。

  • 《孟门行》

    黄雀衔黄花,翩翩傍檐隙。本拟报君恩,如何反弹射。金罍美酒满座春,平原爱才多众宾。满堂尽是忠义士,何意得有谗谀人。谀言反覆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北园新栽桃李枝,根株未固何转移。成阴结实君自取,若问傍人那得知。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