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湖西杂感诗》

静思尘世事茫茫,策杖闲吟出草堂。
欲喻浮生那远觅,芭蕉昨夜已经霜。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湖西杂感诗》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静思尘世事茫茫,
策杖闲吟出草堂。
欲喻浮生那远觅,
芭蕉昨夜已经霜。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湖西草堂中静思世事的感慨。面对纷繁复杂的尘世,作者把自己置身于湖西的草堂中,静静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他手执拐杖,漫步在草堂中,闲坐垂钓或吟诵诗篇,享受着闲适自在的时光。同时,他试图寻找关于浮生(世间繁华)的真正含义,但却感觉远不容易,就像昨夜的芭蕉已经被霜冻似的,难以触及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湖西草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冷静思考和对浮生的追求。草堂是作者远离喧嚣的地方,透过这个静谧的环境,他对尘世的事物进行反思。作者手持拐杖,伴随着清风拂面,漫步在草堂中,表现出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以吟诗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示出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诗中的"浮生"指的是世间的繁华和纷扰,作者希望能够揭示出浮生背后的真正意义。然而,他发现这并不容易,就像昨夜的芭蕉已经被霜冻一样,浮生的真相难以触及。这种难以捉摸的感觉通过芭蕉被霜冻的意象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间的深刻思考。通过草堂、拐杖、吟诗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环境相融合,展现了对自由、追求和真理的向往。这首诗词在宋代以及后来的文人中广为流传,被赞誉为一首优美的哲思之作。

  • 《怀陈寅山人时居西山昭明寺》

    闻看西涧月,秋阁与僧开。正是相思夜,钟声君处来。

  • 《杂曲歌辞·离别难》

    此别难重陈,花深复变人。来时梅覆雪,去日柳含春。物候催行客,归途淑气新。剡川今已远,魂梦暗相亲。

  • 《题水云亭刘升道福唐所居》

    沙合南台会有期,沙边筑屋俯清漪。宋香陈紫丹成后,渭绿湘斑族盛时。长者时怀流水念,老兄元爱白云知。一尘不到忘言处,云在青天水在池。

  • 《西轩席上探得丁香树子》

    物生各有性,矫之理宜伤。如何生微木,揉结始滋芳。开花不满把,琐碎垂丹黄。岂识青桂枝,一引百丈缰。

  • 《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

    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 《送周仲材罢官还婺女侍旁》

    天风索索鸣枯桑,天寒自兹繁雪霜。故人别我向何许,兰溪水深苇可杭。忆初识君上君堂,论交许参鸿雁行。三年还往少间断,惠好如此宜毋忘。人生会合胡能常,君行我留增慨慷。虽云吴楚数驿地,书札便恐疎寄将。君才有如玉截肪,不待雕琢成文章。一官婆娑百僚底,众谓宝器横道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