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歷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赋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復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祕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勅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者流,时论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今编诗四卷。
翻译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
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释
⑴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闲:通“娴”,文雅的样子。
⑵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浅复深:由浅到深。据《牡丹史》载:牡丹有“娇容三变”之说:“初绽紫色,及开桃红,经日渐至梅红,至落乃更深红。”
⑶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⑷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参禅阙典,学佛无功。破杨岐道,灭临济宗。直下单提,佛祖不犯令。掣颠掣狂,住双径峰。等闲拈却衲僧定命索,将错就错,名闻九重。阿呵呵,见也麽?竹篦触背,失钱遭罪。天道不放还,骊珠绝瑕颣。
浓云障日卧前山,已觉林深寸步难。风雨于人本无意,筋骸如我不禁寒。小窗饱听喧江浪,萧寺时惊落岸滩。慨念兴亡千古事,夜阑相对说江干。
瘴海三年雨不冰,喜看万木变琼英,眼中何处分银界,脚底从兹上玉京。岁序已於芒尾见,春风先向柳梢明。饥馋病守存馀习,欲和田家击壤声。
一秋未雨冬未雪,坐使肺肝生客热。不惟裘褐藏箧笥,卧毯坐毡俱未设。樽中有酒不敢尝,小瓮黄虀却时啜。新春距今一月尔,便恐蝗生残宿麦。天公老手真可人,夜雨萧萧洗旱尘。北风吹雪定不晚,喜入三山汤饼碗。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