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

一老风流两社间,至今膏馥尚留残。
典刑已矣墨犹润,生死以之盟未寒。
淮海属心知士苦,山林投分只儒酸。
灯前掩袂空三叹,盍与传诸琬琰看。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和总幕刘景文题杜立斋遗翰诗韵》

中文译文:
一位老者有风流之姿,活动于两个社会之间,
至今他的名望仍然留存。他的才学已经久矣,
而他的书法依然流畅。他以生死为誓言,
与人立下誓约。他了解淮海地区的士人之苦,
他在山林间分发自己的学问,只有儒者才能领悟。
他站在灯前,掩饰内心的悲叹,空有三次感叹。
何不将这些琬琰之物传给后人,让他们一同欣赏。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李曾伯写给总幕刘景文关于杜立斋的遗翰诗韵。诗中描述了一个老者的风流姿态,他在两个社会之间游走,名望仍然存在。他的才学已久,书法依然流畅。他以生死为誓言,与人立下誓约。他了解士人在淮海地区的苦难,他在山林中传播自己的学问,只有儒者才能理解。在灯前,他掩饰内心的悲叹,叹息三次。诗人呼吁传承后人,与他一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

赏析:
这首诗以杜立斋为主题,通过描绘他的形象和传世之物,展现了他的风采和影响力。诗人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杜立斋塑造成一个老者,他的才学和书法造诣仍然引人注目。他以生死为誓言,彰显了他对信仰和价值观的坚守。诗中还融入了对士人在淮海地区遭受苦难的关注,以及儒者在山林中传播学问的意义。最后,诗人通过呼吁传承后人,共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共享的重视。整首诗情意并茂,气势沉稳,展示了杜立斋的卓越才华和儒者的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呼唤。

  • 《泉州安静堂》

    庭松永昼啭春禽,天气初晴又半阴。惆怅此生多病恼,正看行乐独伤心。

  • 《送崔山人归山》

    东山残雨挂斜晖,野客巢由指翠微。别酒稍酣乘兴去,知君不羡白云归。

  • 《董温其赴淮南幕》

    岁晏梁园密雪飞,出关犹忆弃繻时。属鞬正是從军乐,插羽那忧草檄迟。陪宴初筵挥玉柄,從游别墅聘金羁。祇因偏啖牛心炙,自此声名汉殿知。

  • 《柳梢青》

    菊谢东篱。问梅开未,先问南枝。两蕊三花,松边傍石,竹外临溪。尊前暗忆年时。算笛里、关情是伊。何逊风流,林逋标致,一二联诗。

  • 《主家祠》

    主家宴新客,内屋深罗帷。贵戚金与史,长者陶与猗。美人间中坐,玉质缕金衣。歌声上碧落,不放青云飞。杯行白莲掌,酒饮黄桐脂。门下有书客,弹铗歌朝饥。

  • 《见怀》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投老著书浑不倦,颇闻中夜坐灯窗。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