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四杨惠之塑维摩像》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译文:
金粟般的佛陀瘦得如同腊肉,坐在文殊菩萨上,秋天的月亮圆圆的。
法门极其深奥,两者互相欣赏却无法言语相互传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杨惠之塑造的一尊维摩像。佛陀形象瘦削,坐在文殊菩萨身上,月光照耀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认为佛法的奥妙无穷,维摩像和文殊菩萨相得益彰,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完全表达。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杨惠之塑造的维摩像。诗人通过形容佛陀的瘦削形象,强调至人应当养心遗形,不追求外在的肥胖和美丽。佛陀的形象犹如病鹤,骨节支离,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诗人感叹灵运的变幻莫测,即使美须被剃除,佛陀的形象依然是完整的。此外,诗中还提到真人的意愿常常被世人所不了解,有时候会有僧人为他施舍钵钱。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赞美,表达了他对至人养心、超越世俗的思考。同时,通过描绘维摩像的形象,诗人也在探讨艺术与灵性的关联,呈现了一种超越言语的审美体验。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佛教哲理和艺术的思考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