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复何知,自谓山泽好。
来裨奉常议,识笳鼓羽葆。
谁怜老垂垂,却入闹浩浩。
营巢犹是寓,学圃何不早。
淮桂手所植,汉瓮躬自抱。
花开不忍出,花落不忍扫。
佳客夜深来,清尊月中倒。
一禅两居士,更约践幽讨。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歷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爲老夫听爲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爲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爲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爲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繫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干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和转庵丹桂韵》是宋代姜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野人复何知,自谓山泽好。
来裨奉常议,识笳鼓羽葆。
谁怜老垂垂,却入闹浩浩。
营巢犹是寓,学圃何不早。
淮桂手所植,汉瓮躬自抱。
花开不忍出,花落不忍扫。
佳客夜深来,清尊月中倒。
一禅两居士,更约践幽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姜夔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人自称为野人,认为自己喜欢山泽之间的宁静和自然之美。然而,他却被卷入尘嚣之中,参与朝廷的议事,认识了一些官员和文人。他感叹自己逐渐老去,却身处喧嚣之中,心生无奈。他把自己的家比作鸟巢,虽然是在繁华地带,但也是一种寓居之所。他提到自己曾经种植过桂花树和养过蚕,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爱,花开时不忍心摘取,花谢时不忍心清扫。最后,他描述了夜深时喜欢与好友共饮的情景,以及与一位禅师和另一位隐士相约,一同寻求幽静之地进行交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他在喧嚣的世界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渴望回归自然的怀抱。诗中的桂花、蚕丝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品味和珍爱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夜深人静时与知己共饮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交流的渴望,以及对心灵寄托和慰藉的追求。
整首诗词情感平和,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宁静、自由和真实的追求,同时也唤起读者对于内心世界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天下本无事,庸人实扰之。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滋。人生快意事,噬脐莫能追。汝顾不少忍,杀身常在斯。深居勿妄动,一动当百思。每食视本草,此意未可嗤。赋诗置座右,终身作元龟。
高车西去忽逾旬,坐想登临得句频。杨柳阴交山径晚,酴醾香满驿亭春。吟余扫壁时挥翰,醉里投床任吐茵。闻说归来欢喜甚,故人相遇是诗人。
少携一筇遍行脚,老苫把茅聊盖头。事十八九不如意,身百千亿皆有愁。彼埋高冢柏下卧,此驾小车花外游。犹恨俗人知去处,近城林樾未深幽。
满面风埃霜鬓须,何如相识谓诗臞。君行学省得佳士,我乃烟波称钓徒。
窗中灯冷晖重绿,窗前西风叶相逐。晓霜披瓦月上轩,枕梦不成雁声续。拂衣起步行绕壁,万虑无成泪沾臆。铁房老剑涩不青,闪系入柱不可索。白昼出门归路迷,冬日易夜还空归。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长鲸滞斩海波摇,塞甲不卷边尘嚣。吾徒憔悴乃如此,安得长喙呼重霄。
儒衣临绝塞,庙略运奇兵。缓带羌尘静,灵旗海雾清。公心结明主,阴德庇群生。名遂身仍退,人间五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