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荒凉信可悲,家声留得尽玄微。
且欣丹穴一毛在,莫道沅江九肋稀。
思苦也知关国政,官卑应为泄天机。
他时迁客归朝去,拟觅琼瑶满袖归。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和仲咸诗六首之二和回喻令诗集》是宋代王禹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雅荒凉信可悲,
家声留得尽玄微。
且欣丹穴一毛在,
莫道沅江九肋稀。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风雅荒凉的感慨和忧虑。诗中提到的"风雅荒凉"指的是社会风气的衰落和文化的荒废,作者认为这是令人悲伤的现象。"家声留得尽玄微"意味着作者家族的声望已经消散殆尽,只剩下微不足道的名声。
"且欣丹穴一毛在,莫道沅江九肋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自信和坚持。"丹穴"指的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这里象征着作者的才华和能力。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说沅江只有九根肋骨,暗示自己的才华不可小觑。
"思苦也知关国政,官卑应为泄天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思考和对官场的看法。作者认为自己虽然思考国家的困境,但是作为一个地位卑微的官员,无法参与到决策中去,只能泄愤于诗词之中。
"他时迁客归朝去,拟觅琼瑶满袖归"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作者希望有一天能够离开现在的境地,重回朝廷,寻找琼瑶美玉般的荣华富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时代风雅荒凉、家族声望衰落、个人自信和对国家政治的思考等多个方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向往。
欲观汉坛符,东上缥缈峰。葛花坠寒露,夕饮清心胸。月出太湖水,鹤鸣空涧松。真境久寂寥,苍苔蠙灵踪。尝闻绿毛叟,变化犹神龙。世人岂得见,偶许樵夫逢。攀阴力易疲,探玄志难从。归出白云外,空闻仙观钟。
叔夜虽逃懒,元龙政坐豪。清谈尽名理,老句逼风骚。才大端难屈,时平敢自高。骅骝合鸾辂,斥鷃只蓬蒿。
多年燥吻苍苔砌,秃尽江南石上毫。五色蛮牋犹有剩,一拳端砚岂胜劳。萧斋幸预谈宾末,谢墅深降弈思高。微物供堂方犹豫,丹青笔下枉风骚。
上嗣服之初载,首以忠之一字,褒显邦之卧二人。亦既表百年之宗儒,遂复开千社之旧勋。呜呼,英卫善用兵,房杜济以文。惜先生之位弗克究,故先世之志亦终莫之伸也。遣帖之存,手墨如新。我藏孔宜,对于褒纶。
同云密布。撒梨花、柳絮飞舞。楼台诮似玉。向红炉暖阁院宇。深庭广排筵会,听笙歌犹未彻,渐觉轻寒,透帘穿户。乱飘僧舍,密洒歌楼,酒帘如故。想樵人、山径迷踪路。料渔人、收纶罢钓归南浦。路无伴侣。见孤村寂寞,招颭酒旗斜处。南轩孤雁过,呖呖声声,又无书度。见腊梅、枝
长夜山窗面面开,江湖前后思悠哉。当窗试与然高烛,要看鱼龙啖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