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寂寂带经锄,老圃何知莫问渠。
况是汉阴机事息,岂忧芳草翳嘉蔬。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和仲固春日村居即事十二绝》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春日乡村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仿佛听见寂静中带着经过锄耕的声音,老园子不知道有谁来问渠。何况此地已是汉阴机关的事情已经停息,更何须担忧芳草覆盖了美味蔬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仲固的村居为背景,以春日的景色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诗的开头,诗人用“仿佛听见寂静中带着经过锄耕的声音”来形容村庄的宁静和勤劳的农耕场景。这种描绘方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老园子不知道有谁来问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景色的熟悉和亲切感。村庄里的老园子已经成为了人们熟悉的存在,渠道中的水流也不再需要人来打理。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岁月流转和人事更替的无常。
随后,诗人写道“何况此地已是汉阴机关的事情已经停息”。这句话暗示了政治和社会的变迁。汉阴机关指的是宋代时期的地方政府机构,说明此地曾经是政治活动的中心,但现在已经停止了。这种变迁使得原本繁忙的场所变得宁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更何须担忧芳草覆盖了美味蔬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豁达和乐观态度。芳草覆盖了蔬菜,虽然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困扰,但诗人并不忧虑,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自然的变化。这种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真挚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乡村景色的描绘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诗中融入了对农耕劳作、政治变迁和自然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洞察和对自然宁静的赞美。整首诗以简约、清新的语言风格,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界的深情厚意。
撩我思家第一篇。
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但逢公道日,即是命通时。乐善知无厌,操心幸不欺。岂能花下泪,长似去年垂。
乌鹊填门雪满除,倩谁骑马谢双鱼。苦吟孙楚三年别,饥卧袁家一病余。仕宦吾人聊复尔,梦魂今夜定何如。钓台多是西征客,莫道渠能赋子虚。
大罗山上客,后主是宗亲。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荒年家口众,少日鬓毛新。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
素节轻盈珠影匀,何人巧思间成文。闲垂别殿风应度,半掩行宫麝欲薰。绣户远笼寒焰重,玉楼高挂曙光分。无情几恨黄昏月,才到如钩便堕云。
酒渴上安市,甘寒为解园。鹅儿黄不见,空见鹭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