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人推百谷王,可无膏泽惠炎方。
五龙行水苏将槁,万顷秧田喜浸昌。
不用饮冰被祛内,急须沽酒做新凉。
却愁好雨催诗句,愧乏良材取次装。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和知宗喜雨》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雨水丰沛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和自然力量的赞美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海人推百谷王,
可无膏泽惠炎方。
五龙行水苏将槁,
万顷秧田喜浸昌。
不用饮冰被祛内,
急须沽酒做新凉。
却愁好雨催诗句,
愧乏良材取次装。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海之间的人们推崇着雨水的恩泽,使大地丰饶,炎热之地得到滋润。雨水滋润下的苏草将会重新生机勃发,广阔的田地也因此而欣欣向荣。作者提到不必饮用冰水来消暑,而是迫切地需要购买酒来享受新鲜的凉意。然而,作者又感到愧疚,因为优美的雨水催促他写出好诗句,却缺乏才华和灵感,无法胜任这个任务。
这首诗以雨水丰沛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丰饶。作者通过描述人们对雨水的期待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诗中的对比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怀疑和自责,进一步凸显了自然力量和人的力量之间的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水丰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恩赐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怀疑和不足之感。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沈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红花半落燕于飞,同客长安今独归。一纸乡书报兄弟,还家羞著别时衣。
耳根静处水流村,眼界空时山在门。
蜀中耆旧今无几,相逢握手堪流涕。倦游潦倒不还家,旧俗陵迟真委地。钱荒粟帛贱如土,榷峻茶盐不成市。诗书乡校变古法,节行故人安近利。欲归长恐归不得,归去相欢定谁是。低徊有似羊触藩,眷恋仅同鸡择米。中山先生昔所爱,南都摄尹私相喜。穷冬夜长一事无,灯火相従夜深睡。
霜崖雪壁花千树,玉骨冰魂月一痕。芳洁不为尘土涴,琼英跕跕堕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