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
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中文译文: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
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和张作明一起登上鹿门山,吟咏山水景色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人突然获得启示,开始登高写作,可以在旅途中丰富情感。当弦歌五音多时,可以借此闲暇思考山水景色的美妙与清新。尽管草木获得了风光的动态,彩虹的出现也因为雨气的产生,但诗人并不敢与自然景色声应合唱。
整首诗清新明快,用词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沉思和赞美之情。诗人的思绪随着登高的心情和音乐的轻快而流动,与自然景色合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心灵的感悟和抒发。
嵩峤云高,洛川波暖。举头乔木森无断。囗囗囗雨绝风尘,小桥频过春渠满。囗囗离宫,囗棱斗焕。万家罗绮多游伴。囗囗囗囗自风囗,囗囗是处喧弦管。
休卧元龙百尺楼。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潇潇细雨。雨歇芳菲犹淡伫。密洒轻笼。湿遍柔枝香更浓。琼腮微腻。疑是凝酥初点缀。冷体相宜。不似梨花带雨时。
铜丸惊破将军梦,银箭催登朝士车。老朽布衾酣晓暖,晨乌夜鹤莫愁予。
西风生桂子,香色总关情。篱菊宜交友,山礬可弟兄。惯承秋露重,独占楚天清。对此须吟句,呼童索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