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晓凝霜,宜乎殿颢商。
自知能洁白,谁念独芬芳。
岂为琼无艳,还惊雪有香。
素英浮玉液,一色混瑶觞。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和张二少卿丈白菊》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凝结霜,白菊宜于殿宇之上。自知能洁白,却无人欣赏其独特芬芳。难道只有珍贵的珊瑚才有美丽,而雪花也会散发芳香。素英花浮在玉液中,形成了一色混合的美丽花杯。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菊的赞美和思考。诗人以清晨凝结的霜来形容菊花的清新,认为白菊适合摆放在殿宇之上,展现其高雅的气质。然而,诗人感叹自己的美丽只有自己明了,却无人能够欣赏其独特的芬芳。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一些珍贵物品被人们所珍视的思考,认为并非只有那些被视为珍贵的东西才能拥有美丽,就像雪花也能散发香气一样。最后,诗人运用了素英浮在玉液中、一色混合的意象,将白菊的美丽与华贵的宴会场景相结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菊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纯洁之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眼光的思考。诗人以清晨凝霜的景象来形容白菊的清新与纯洁,将其与殿宇相联系,彰显出其高雅的气质。然而,诗人却感叹自己的美丽无人欣赏,隐喻了纯洁之美在世俗眼中被忽视的悲凉。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质疑了人们对于珍贵物品的偏好,认为并非只有那些被人们认为珍贵的东西才能拥有美丽,就像雪花也能带来香气,珊瑚并非唯一能够绽放美丽的存在。最后,诗人通过描绘素英浮在玉液中、一色混合的景象,将白菊的清淡之美与华贵的宴会场景相融合,展示了纯洁之美在尘世中的独特魅力。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白菊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纯洁之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眼光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运用丰富而巧妙,将白菊与殿宇、珊瑚、雪花等事物相连结,通过对比和隐喻,进一步凸显了诗人表达的主题。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一原英魄一山藏,回首怀忠道路长。天意未开南北限,要教北学王南方。
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谿.
祀惟古典,食乃民天。歆兹洁祀,以应祈年。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其中字数无多少,只是相思秋复春。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高秋。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