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元自好,一榻有余清。
只趁晨钟起,宁闻山鸟声。
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诗情。
试问峰头景,今朝作麽生。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和元晦赠上封和老》是宋代张栻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方元自好,一榻有余清。
只趁晨钟起,宁闻山鸟声。
高僧足幽事,野客富诗情。
试问峰头景,今朝作麽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静幽雅的景象,作者以诗人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他与上方元一同欣赏清晨的宁静,只愿在晨钟声中醒来,而不愿听到山鸟的鸣叫。诗中提到了高僧和野客,他们都充满了幽静的心境和诗意的情怀。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峰头的景色在今天的早晨又是如何呈现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诗中的上方元和作者一同欣赏晨钟声,暗示了他们共同的追求和心境。作者感到清晨的宁静是美妙的,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醒来。他不愿听到山鸟的声音,可能是因为它们的鸣叫会打破这份宁静。诗中提到的高僧和野客,象征着不同的人生境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幽静和诗意的追求。最后,作者问道:“今朝作麽生”,表达了对峰头景色的好奇和期待,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高僧和野客的羡慕和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心境的揣摩,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删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从来语默有千钧,乱后相逢气益振。好鸟开窗如应客,清风挽竹故留人。更贫岂顾墦间祭,已老犹堪席上珍。说到苍梧泪横臆,皇天万一照醉辛。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明日离樽难重倾,且停征驭话交情。知心自古不易得,况是途穷赖友生。
子牟怀魏阙,元凯滞襄城。冠盖仍为里,沙台尚识名。山光晴后绿,江色晚来清。为问东流水,何时到玉京。
张亢觸墙成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