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收新土凤林东,四百年来一战功。
蔥岭自横秦塞上,金城还落汉图中。
轻裘坐款无遗策,折箭来庭有旧风。
零雨未濛音已捷,不功归旅咏周公。
王珪(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謚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爲四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珪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和元厚之平羌》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元厚之平定羌族的壮丽战绩和英勇风采,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诏收新土凤林东,
四百年来一战功。
葱岭自横秦塞上,
金城还落汉图中。
轻裘坐款无遗策,
折箭来庭有旧风。
零雨未蒙音已捷,
不功归旅咏周公。
这首诗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赞美之意。诗词的主题是对元厚之平定羌族的功绩的赞美。第一句描述了皇帝颁布诏书,收复了新的土地,即凤林东,这里指的是元厚之在战斗中取得的胜利。第二句强调了元厚之四百年来羌族的一战功勋,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元厚之所在的地方,葱岭和金城,分别象征了边塞的坚实防线和中原的重要地区。这里的葱岭自横秦塞上意味着元厚之在边塞上战胜敌人,金城还落汉图中则表示他将胜利带回中原,功勋归于朝廷。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元厚之的风采和气度,他身穿轻便的裘皮坐在宫廷中,展现出他的优雅和高贵。折箭来庭有旧风表达了他战功赫赫,被朝廷所崇敬和赞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元厚之的敬佩和崇高评价,零雨未蒙音已捷意味着元厚之行军迅速,胜利来得迅猛而意外。不功归旅咏周公则是将元厚之与古代贤臣周公相提并论,显示了他的才华和功绩超越了常人。
这首诗词以雄浑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元厚之的军事壮丽和令人钦佩的成就。通过对元厚之的赞美,表达了对英勇和智慧的崇敬,同时也彰显了宋代社会对军事将领的崇尚和歌颂。整首诗词气势磅礴,语言简练,富有韵律感,展现了作者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和对功勋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英雄的推崇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春来触地故乡情,忽见风光忆两京。金谷踏花香骑入,曲江碾草钿车行。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独有不眠不醉客,经春冷坐古湓城。
横浦非吾土,久寓亦何卿。不学元相国,百斛貯胡椒。饥寒何以遣,唯以文字消。方其得意处,捽茹亦逍遥。顿忘物我情,天地本宽饶。告尔二三子,我歌汝其谣。
远岫平林嶂夕阳,翻涛翠麦已蒸黄。此行莫谓无高兴,题品新诗入锦囊。
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协庆。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後世模。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吟去望双旌,沧洲晚气清。遥分高岳色,乱出远蝉声。楚霁云连寺,湘寒浪浸城。孤猿不可听,一听白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