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游中京镇国寺》

塔庙奚山麓,乘轺偶共登。
青松如拱揖,栋宇欲骞腾。
夷礼多依佛,居人亦贵僧。
纵观无限意,纪述恨无能。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游中京镇国寺》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塔庙建在奚山脚下,我乘坐轿车偶然来到此地。
青松犹如行礼,高楼大厦欲欢跃。
这里实行了崇尚夷礼的风俗,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尊崇僧侣。
纵观这一切,我无法尽述内心的感慨和忧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颂游览中京镇国寺的情景和他的感受。诗人描述了寺庙建筑的壮丽与气势,以及青松的崇拜之态。他提及了这里人们崇尚的夷礼和对僧侣的尊敬。最后,苏颂表达了自己无法言传内心感慨和忧愁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寺庙景观的壮美和庄严。诗中青松如拱揖,形象生动,表达了大自然与人文建筑之间的和谐。作者通过描绘寺庙的气势和人们对佛教的崇尚,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状况和价值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切景象的观察和思考,他感叹自己无法用言语尽述内心的感慨和忧愁,显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索和疑惑。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展示了寺庙的壮丽和宗教氛围,同时也折射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充分展示了苏颂的诗才和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 《次韵晁无斁夏雨》

    咫尺隔山海,作书问如何。蚁垤既畜粮,蛙窟如鸣鼍。积暑复一雨,斧斫仍手摩。钩窗欲悬麻,出门已横河。人言月离毕,未必致滂沱。东皋繁草木,兰文不同科。惊鱼畏密罟,独鸟鸣南柯。稍无虫飞喧,复觉蝉语多。因声作好恶,与物殊未和。卧闻夜来雨,归种故山禾。百年须下泽,万里

  • 《横吹曲辞·长安道》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下有

  •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百岁已逾半,知复几寒暑。此事当究观,勿共俗子语。

  • 《宣州杂诗二十首》

    昭亭万仞山,古庙半山间。赛雨使君去,钓潭渔父闲。蕨肥岩向日,竹暗垅连关。北望高楼上,南飞鸟自还。

  • 《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

    用世文章莫太高,空言讵有补丝毫。呼来谁遣批黄敕,谪去何须着锦袍。齿耋自应陪九老,诗低不足列三豪。仆家梦得无标致,爱说玄都观里桃。

  • 《雨中留别》

    东西无定客,风雨未休时。悯默此中别,飘零何处期。青山违旧隐,白发入新诗。岁岁迷津路,生涯渐可悲。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