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把天葩嚼蕊香,笔端翻水趁诗狂。
结成却荐和羹鼎,妙手先从錡釜湘。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和用明梅十三绝》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醉把天葩嚼蕊香,
笔端翻水趁诗狂。
结成却荐和羹鼎,
妙手先从錡釜湘。
译文:
陶醉中,用明梅花嚼取花蕊的香气,
手握笔,在纸上翻涌如水,借以表达自己的诗意。
把所写的文章集结起来,献给美味的宴羹,
以巧妙的手法,首先从湖南的名厨那儿学习。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寅陶醉于美景和创作的情景。诗人用明梅的芳香来象征自己的创作灵感,意味着他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把它们转化成文字。他的笔端犹如流水般自由流动,表达了他内心的激情和诗意的迸发。诗人将自己的作品比作一道美味的宴羹,意味着他希望将自己的诗歌分享给他人,让他们一同品味。最后,诗人提到从湖南的名厨那里学习烹饪,暗示他对于创作的追求和不断精进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陶醉和创作过程,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人以明梅的香气来比喻自己的灵感,将创作过程描绘成品味美食的过程,体现了他对生活和诗歌的热情。诗句流畅自如,用词精准,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整首诗意味深远,通过表达创作的激情和对于美的追求,传递了一种自由奔放、追求精神境界的艺术追求。
这首诗词展现了胡寅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通过欣赏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对于艺术的热爱,也能领略到宋代文人的诗歌风貌。
节节荷风驿置,疏疏竹雨龙悭。欹枕几声鼓吹,卷帘数笔湖山。
谁何不欲蚤忘机,今已高年古亦稀。翠柳阴中黄鸟过,青山影里白鸥飞。新春已到无高下,故里重过有是非。人意不如毛羽意,声声犹道不如归。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将谓如庐阜,因迂数里行。问俱无古迹,来等慕虚名。借榻眠难熟,逢碑眼暂明。残僧逃似鼠,难结社中盟。
不逢星汉使,谁识是灵槎。
力田不逢年,识者未宜闵。他时岁在金,百两无虚稛。士生当自量,天道平如准。汝兄鲁叔山,正坐不前谨。有琴亦无弦,何心尚求轸。客来欲颓玉,大白辄满引。官长既屡骂,诸生亦时冁。一口吸西江,玄哉居士蕴。岁寒知苍松,日暮识丹槿。梦想八九椽,森然罗玉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