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由来附炎热,鲜不丧其躯。
浅浅权利客,跹跹轻薄夫。
高门甚烈火,相劝以奔趋。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和应之灯蛾》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词表达了灯蛾对生死的感悟,以及对权力和虚荣的嘲讽。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万物皆畏死,尔生何独愚。
由来附炎热,鲜不丧其躯。
浅浅权利客,跹跹轻薄夫。
高门甚烈火,相劝以奔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灯蛾为象征,通过对灯蛾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诗中提到万物都害怕死亡,而灯蛾却愚昧地追求生命。这种对生死的感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还提到灯蛾附着在炎热的环境中,很少会丧失生命。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生命的顽强和坚持的赞美。灯蛾的生命虽然脆弱,但它们仍然坚持追求生存。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一些轻浮和虚荣的人物,他们追逐权力和虚荣,但却是浅薄和轻佻的。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嘲讽,暗示了权力和虚荣的虚幻和空洞。
最后两句诗中,提到高门之人像烈火一样炽热,相互劝说追逐权力。这可以理解为对于权力的渴望和追逐的揭示。作者通过这种对权力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权力的虚幻和脆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灯蛾的比喻,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权力虚幻的嘲讽。它呈现了作者对生命坚持和对权力追逐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权力的思考和追求。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六州斋榻釂分鹅,谁料延平最解歌。蒲孤崔姝白楼少,阖闾吴馆治容多。频烦画戟凝芗寝,辍选鸾篦插皂罗。勿俾台山洞天侣,眇无刘阮醉颜酡。
一自梁园失意回,无人知有掞天才。汉宫不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
涵秋古涧落珠旒,几欲相将作胜游。芒屩未穿心已懒,不如莫莫且休休。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积翠林塘十亩阴,雨中不觉变流音。江山万里登楼眼,宇宙千年隐几心。有客不来还日暮,掩书无语自春深。倚阑欲数排檐竹,故故飞花点袖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