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美好称,或以丑恶用。
美恶固无然,逢时乃亦共。
弃则为所轻,用则为所重。
道闻瘿木器,爱赏互歌颂。
定应初得之,买不论官俸。
靧面生光辉,贮饮发狂纵。
坐欲置於傍,行欲挈以从。
其形何险怪,曾不因蓺种。
凹凸本自然,出缩非斗缝。
薄才难究穷,诋诃兹实恐。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和瘿杯》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物以美好称,或以丑恶用。
美恶固无然,逢时乃亦共。
弃则为所轻,用则为所重。
道闻瘿木器,爱赏互歌颂。
定应初得之,买不论官俸。
靧面生光辉,贮饮发狂纵。
坐欲置於傍,行欲挈以从。
其形何险怪,曾不因蓺种。
凹凸本自然,出缩非斗缝。
薄才难究穷,诋诃兹实恐。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审美观念和物品的使用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物品可以因为美好而被称赞,也可以因为丑恶而被使用。然而,美与恶本质上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的,它们在不同的时刻和情境中会发生改变。物品如果被弃置,则会被轻视,但如果被使用,则会被重视。诗中提到了瘿木器,这种器物被人们所推崇和赞美。无论是通过购买还是通过官方赏赐获得,人们都会珍视和喜爱它。这些器物在使用中会产生光辉,人们会将酒藏在其中,尽情地享受。无论是坐下还是行走,人们都希望将这些器物放在身边,带着它们一同前行。瘿木器的形状奇特而险峻,它们并非因为特意栽培而得以生长,而是天然形成的。它们的表面凹凸不平,但并非由人为的缝合所造成。诗人认为自己才智浅薄,难以完全理解和揭示其中的奥秘,因此对这些器物的赞美充满敬畏。
赏析:
《和瘿杯》通过对审美和物品使用的思考,展示了对美与恶、珍视与轻视的思考。诗中的瘿木器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展示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物品的喜爱。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的感受和对物品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审美观念的主观性和相对性,认识到美与恶并非绝对的概念,而是受到时间和环境的影响。诗词中的描写形象生动,通过对瘿木器的形状和特点的描述,增强了诗意的感染力。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才智有限,无法完全洞悉其中的奥秘,这种自省和敬畏的态度也给人以启发。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抒情的语言,探讨了审美、珍视和相对性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美的思考和对物品价值的思考。
七十九年间,大地遭欺诳。且喜葛藤根,今朝曝地断。后代儿孙,三马九乱。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云连万木夕沈沈,草色泉声古院深。闻说羊车趋盛府,何言琼树在东林。松筠自古多年契,风月怀贤此夜心。惆怅送君身未达,不堪摇落听秋砧。
恰则春来春又去。凭谁说与春教住。与问坐中人。几回迎送春。明年春更好。只怕人先老。春去有来时。愿春长见伊。
一掬天和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意密莲深秋正媚。将花寄恨无人会。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浪浅荷心圆又碎。无端欲伴相思泪。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