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宁较后先题,叹老嗟卑世所迷。
须识是閒天地似,要知立处圣贤齐。
人情一理涂涂附,古道千年印印泥。
属子随时崇令德,窗前红日未全西。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杨仲禹送史子修□特奏赴吏部注阙》是宋代魏了翁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悲叹和对圣贤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杨仲禹和史子修共同送行,
前去吏部做官的特奏名文。
科举名誉胜过晚辈,
叹息老朽都迷失在世态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
天地间宁静无事的景象,
才是圣贤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们的情感受制于种种理由,
古老的道路历经千年沉淀。
作为子弟应该追随时代的德行,
红日在窗前未完全落下西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痛心。作者在诗中感叹自己已经年老,对于这个世俗的社会感到困惑和迷失。他认为科举制度过于重视名誉和地位,胜过实际的才能和品德。作者通过对科举和社会的反思,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宁静和理想的境界,而不是被外界的名利所束缚。
诗中提到了"立处圣贤齐",表达了作者对圣贤的崇敬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圣贤应该超越尘世的琐碎和物质的追逐,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高尚。这种追求是与时代和世俗无关的,是与天地共通的。
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示了魏了翁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整首诗词通过对科举制度和社会的对比,以及对圣贤理想的呼唤,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和情感。
红叶琵琶出嘉州,四弦弹尽古今愁。胡沙漫漫紫塞晓,汉月娟娟青冢秋。
晚挂溪上网,映空如雾縠。闲来发其机,旋旋沈平绿。下处若烟雨,牵时似崖谷。必若遇鲲鲕,从教通一目。
吾家旧物贾生传,入内遥分锡杖泉。鹤去帝移宫女散,更堪呜咽过楼前。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苍苍垂天云,灵照行下土。秋江浸草木,鱼暇历可数。眉山老麻衣,偷入此阿堵。色界只点头,从人道吾瞽。
峡束江盘天影随,轻船双下几危机。初晴古木猿三叫,未晚阴崖日半规。篁竹数家何处县,清溪一曲几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