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兖弟游湖上诸寺二首》

湖山不到每驰情,与客逢迎暂驻旌。
鹫岭飞来询慧理,龙宫吟就续延清。
僧房有竹循门见,磴道攀萝尽日行。
交臂晤言欣得侣,上台专使对仙瀛。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这是苏颂所写的《和兖弟游湖上诸寺二首》,这首诗描绘了苏颂和他的弟弟一同游览湖上的各座寺庙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湖山不到每驰情,
与客逢迎暂驻旌。
鹫岭飞来询慧理,
龙宫吟就续延清。
僧房有竹循门见,
磴道攀萝尽日行。
交臂晤言欣得侣,
上台专使对仙瀛。

诗意:
这首诗以湖山和寺庙为背景,表现了苏颂与他的朋友一同游览湖上各座寺庙的情景。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和寺庙建筑,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佛教文化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欣赏风景、交流心情的愉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诗人游湖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首先,诗人提到湖山景色的美不胜收,使人心驰神往。然后,诗人与朋友们相遇,彼此相互欢迎,暂时停下脚步,一同欣赏湖山风景。接着,诗人用鹫岭飞来询问慧理和龙宫吟唱延续清净的方式来描绘寺庙中的僧侣们,表达了对佛教智慧和修行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僧房门前的竹子和攀爬磴道上的藤萝,增添了自然景色的层次感和诗意的深度。最后,诗人与朋友们交握臂膀,愉快地交谈,心情欣慰,一同登台,沉浸在仙瀛的美景之中。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佛教文化为题材,通过描写湖山风景和寺庙建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同时,诗中流露出与朋友们共同欣赏风景、交流心情的愉悦和满足。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语言,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共鸣。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