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旌旗半道归,松阴缓策揽清晖。
女郎未觉褰帷过,笑语相教着嫁衣。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和虚斋劝农十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队旌旗半道归,
松阴缓策揽清晖。
女郎未觉褰帷过,
笑语相教着嫁衣。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农村的景象,诗人以农事为背景,表达了劝农的情怀和对农民劳动的赞美。通过描写农民劳作的场景和女子的情态,诗人传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农村劳作的情景。首句"小队旌旗半道归"描绘了农民劳动结束后的场景,旌旗随风飘扬,小队归来。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松树下的情景,"松阴缓策揽清晖",农民们在松树的阴凉下休息,享受着清爽的阳光。下半首描述了一位女子,"女郎未觉褰帷过,笑语相教着嫁衣",她正忙着准备自己的嫁衣,与其他人一起欢笑交谈。整首诗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农业社会的繁忙和快乐。
通过这首诗词,郑清之传达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他以简洁而直接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景象,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和农耕生活的美好。这首诗词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展示了宋代士人对劳动阶层的关注和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