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贺新郎(送静斋堂召,和朔斋韵)》

岭蜀天涯路。
忆前年、担簦西上,旌麾南去。
谁谓潇湘还解后,重对灯前笑语。
挺乔木、森森犹故。
梅外柳边官事了,记牢之、曾著元戎府。
聊访问,旧游处。
酒边不用伤南浦。
为鄇亭、百年门户,正烦宗主。
见说君王方干食,借箸哺应为吐。
这官职、二郎须做。
若见时贤询小阮,愿早携、袯_耕春雨。
嗟矍铄,恐迟暮。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贺新郎(送静斋堂召,和朔斋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岭蜀天涯路。
在岭蜀的天涯路上。
忆前年、担簦西上,
回忆起前年,背负着行李向西行,
旌麾南去。
旗帜指引着南方的方向。
谁谓潇湘还解后,
有人说洞庭湖已经恢复,
重对灯前笑语。
我再次面对灯前,和你开怀畅谈。
挺乔木、森森犹故。
高大的乔木依然矗立在那里。
梅外柳边官事了,
梅树旁边的柳树不再有官方的事务,
记牢之、曾著元戎府。
记住那段往事,曾在元戎府工作。
聊访问,旧游处。
只是随便拜访一下,回忆曾经的游玩之地。
酒边不用伤南浦。
不必为南浦的事而伤感。
为鄇亭、百年门户,
为鄇亭、这百年的家门,
正烦宗主。
主人正忙着。
见说君王方干食,
听说君王正在吃干食,
借箸哺应为吐。
借箸来给你喂食,你也应该吐出来。
这官职、二郎须做。
这官职,二郎你应该接手。
若见时贤询小阮,
如果遇到时贤询问小阮,
愿早携、袯_耕春雨。
希望早日携手,共同耕耘春雨。
嗟矍铄,恐迟暮。
叹息年华逝去,担心时光已晚。

这首诗词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为主题。诗人回首往事,描述了自己曾经的旅行经历和在岭蜀的生活。他回忆起和朋友在灯前畅谈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谊和情感的珍视。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地方名胜和官职的变迁,折射出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的交织。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时贤的期盼和对光阴流逝的忧虑。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社会和政治的隐喻,对官职和时代的变迁进行了一定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展现了个人情感,又折射出了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 《周少隐留春词帖赞》

    弦管之流声,景物之感情。激徵含商,舒华发英。固所以合融怡寺自然,而惜流转之不停。亦犹夫见穿花之蛱蝶,赋点水之晴蜓。思尽醉于风光,而典春衣于杜陵也。

  • 《昭应官舍书事》

    县在华清宫北面,晓看楼殿正相当。庆云出处依时报,御果呈来每度尝。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两衙早被官拘束,登阁巡溪亦属忙。

  • 《句》

    怀人空结九回肠。

  • 《赏茶》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 《书意》

    唐尧授人时,妙用均造化。我读七月诗,周室亦其亚。彼用治四海,我敛之一身。至理之所在,太山等微尘。链气以成真,岂复有它术。譬如尊六经,百氏当尽黜。

  • 《浣溪沙(儿辈欲九日词而尚远,用“满城风雨近得阳”填成浣溪沙)》

    宋玉应当久断肠。满城风雨近重阳。年年戏马忆吾乡。催促东篱金蕊放,佳人更绣紫萸囊。白衣才到共飞觞。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