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何忙关又零,老怀昜感扫还生。
略无花片经人眼,谁道春风不世情。
腄去恐遭诗作祟,愁来当遣酒行成。
子能觅句庸非乐,未必胸中用不平。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和萧伯和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万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桃李何忙关又零,
桃李花开得很匆忙,关山上的雪又飘零,
The peach and plum blossoms bloom hurriedly, while the snow falls on the mountain pass.
老怀昜感扫还生。
年老的心情受到了触动,扫帚又重新出现。
The old heart is moved, and the broom reappears.
略无花片经人眼,
几乎没有花瓣经过人的眼睛,
Few flower petals have passed through human eyes,
谁道春风不世情。
谁说春风不是世间罕见的情景。
Who says the spring breeze is not an extraordinary scene?
腄去恐遭诗作祟,
头发脱落,恐怕会受到诗作的影响,
Hair falls out, fearing the influence of poetry,
愁来当遣酒行成。
忧愁来临时,就当用酒来排解。
When sorrow comes, it is time to dispel it with wine.
子能觅句庸非乐,
如果你能找到一句平凡而非乐观的诗句,
If you can find a plain and not optimistic verse,
未必胸中用不平。
未必你的心中就不平静。
It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your heart won't be at peace.
这首诗词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短暂而美好的感叹。桃李花开匆忙,关山上的雪飘零,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短暂和转瞬即逝。作者感叹年老之后心情的变化,扫帚的出现象征着清扫旧物、迎接新生的意义。诗中提到几乎没有花瓣经过人的眼睛,强调了春天美景的短暂和珍贵。作者认为春风是一种罕见的情景,反驳了有人认为春风常见的观点。诗中还提到头发脱落,恐怕会受到诗作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担忧。最后,作者鼓励读者寻找一句平凡而非乐观的诗句,认为心中的平静并不一定需要依赖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叹,以及对诗歌创作和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春天的描绘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月边丹桂落,风底白杨悲。杂珮分泉户,馀香出繐帷。夜台飞镜匣,偏共掩蛾眉。
文才久合步蟾宫,未肯争搏九万风。剩欲论诗宗典乐,故应怜我隶司空。高山宛在绿琴里,白发从多清镜中。要识起予真赏意,圣门千古望龟蒙。
八载江湖甫召还,深言应又忤天颜。九重不见饥民色,只看先生两鬓间。
日晒船篷四面炊,几时却得出船时。江西未到何须恨,且到三衢也自奇。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磊落襟怀人不知,回头堪叹亦堪悲。杯残炙冷穷工部,齿豁头童老退。十事有九不如意,百年逾八欲何为。早知人世暗如漆,只合灶间食蛤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