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
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
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
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笑庵送面》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深堂杰阁松风鸣,
黄梅已过双溪晴。
不知城高乃有此,
六月表里冰壶清。
我来蒙师炷香鼎,
旋汲溪泉为煎茗。
明朝又送不托材,
大慰枯肠怯龙饼。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诗人在送别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中描述了深宅高楼中松树的风声,表明了离别时的寂寥之感。诗人提到黄梅已过,指的是梅花已经凋谢,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然而,诗人仍然感到疑惑,不明白在这座城市高楼林立的背后,是否还有这样的宁静。六月的时候,表里的冰壶清澈明亮,这里可能指的是送别时的泪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人自称来到笑庵,蒙受了师长的指引,借着炷香和热水壶,煎制茶叶。这里表达了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融入到茶中的心情。最后两句诗中,明朝指的是明天,也可以理解为未来,诗人表示自己无法再将面食送给友人,但希望友人能够保重,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些慰藉,缓解了内心的不舍和忐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如松风鸣、黄梅凋谢等,诗人传达了离别时的凄凉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贯穿全诗。最后两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自己内心的安慰,展示了情感的交融和思绪的起伏。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和自我安慰,展示了诗人在别离时的复杂心境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首诗词在简洁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体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感慨和修辞风格。
雪破白时惊腊早,雨肥红处已春归。到头不识东皇面,看尽蜂黄蝶粉飞。
相思命驾竟成休,投老寒盟岂自由。雪後风涛难访戴,山间生死总依刘。烦公赤手回青昊,容我清溪弄白鸥。稚子尚堪驱使在,门阑桃李未应秋。
龟壳浮游不问津,壶中日月自长春。向来橘隐商山乐,今日中间添一人。
暮云起。苕溪上,画桡荡漾春水。道人烟浪里。信笔赋诗,千古无此。吴头楚尾。问旧日、陶朱邻里。撷得江蓠寄远,向天角歇孤帆,且行行休矣。吟倚。柳阴傍晚,花期暗数,芳事今余几。旧游难屈指。化鹤归来,依然城市。纷纭闹紫。岂不羡、山林宫徵。更约吟船共舣。剩判得,落残花
我生仕宦求餬口,敢惮水浮兼陆走。朅来京口见花落,归去西风未吹柳。山寻北固初知路,水饮中泠未盈缶。徒劳结束解书剑,未觉尘埃生户牖。瓜洲澄江晓如镜,照水自觉秋容瘦。因公忽致旧酒壶,恍如梦觉南柯守。
豫州军败信途穷,徐庶推能荐卧龙。不是卑词三访谒,谁令玄德主巴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