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县前山,阳城旧掩关。
两衙公务静,三载使星闲。
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
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夏台知县李尚贤殿直见赠》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咫尺县前山,阳城旧掩关。
两衙公务静,三载使星闲。
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
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
诗意:
这首诗以夏台知县李尚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李尚贤的敬佩和祝福之情。诗中描绘了县城前的山岭景色、阳城古旧的关隘,以及县衙中公务静谧、使星闲暇的场景。作者以雪入司房暗、苔侵界石斑等描写细节,表现了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的变迁。最后,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攀登桂树、访问林间的经历,并对李尚贤表示感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官职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生活态度。诗中的山岭、关隘、雪和苔等元素,以及县衙中官员的闲暇和使星的自由,呈现了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氛围。这与忙碌的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曾为攀桂客,多谢访林间"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也是对李尚贤的致意。攀桂和访林象征了追求美好的心境和追寻自然之趣。通过这句话,作者与李尚贤之间建立了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纽带。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水风景和官场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恬淡宁静的人生态度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回忆和感谢也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思考的境界。
谩着新亭俯碧漪,高低草树任差池。须知亭扁须时彦,不是谿斋不勇为。水静山深悉天趣,风光月霁足吾师。未妨赋诵铭颜乐,正学於戏无已时。
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术成欲试酒半酣,直蹑丹梯削青壁。青壁一削平无踪,浩歌却过连花峰;世人仰视那得测,但怪雪刃飞秋空。老胡畏诛奉约束,假息渔阳连上谷。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常碌碌。
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忠谋任起奸谀忌,感涕宁无士卒思。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生握藩旌死象梨,泽民山下泽民溪。苍天九重开日月,赤地千里兴云霓。寐假商宗曾得说,爵高韩信屡封齐。英雄不入苍生眼,愿借高风吹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