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咏寒枝入国风,广文官冷更诗穷。
偶随岸柳春先觉,试比山樊韵不同。
十顷清风明月外,一杯疏影暗香中。
遥知一夜相思后,铁石心肠也恼翁。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和吴克明广文赋梅》
中文译文:
谁咏寒枝入国风,
广文官冷更诗穷。
偶随岸柳春先觉,
试比山樊韵不同。
十顷清风明月外,
一杯疏影暗香中。
遥知一夜相思后,
铁石心肠也恼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作品。诗人以梅花为题材,抒发了自己对广文官吴克明的敬佩和不满。
诗的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吴克明赞颂的寒枝入国风,寓意吴克明出类拔萃,成为国家的风采。然而,接下来的“广文官冷更诗穷”则暗示了吴克明在文学创作上的不足和困境,他的诗才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接着,诗人以自己偶然间看到岸边的柳树发出春天的信号为引,试图将自己与吴克明的才情进行比较。他试图展示自己的诗才超过吴克明,与名山樊山上的文人不同。
接下来的两句“十顷清风明月外,一杯疏影暗香中”则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十顷清风明月外,暗指诗人的才情高于一般之辈,而一杯疏影暗香中则展示了梅花的淡雅和幽香。
最后两句“遥知一夜相思后,铁石心肠也恼翁”则表达了诗人对吴克明的失望和愤慨。诗人预料到自己对吴克明的相思之情将会一夜之间消失,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对此感到愤怒。这里的“翁”指的是吴克明,暗示了诗人对他的不满和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吴克明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自信与骄傲,同时也透露出对吴克明的不满和对文学境遇的反思。
天风忽披拂,搅我襟袂清。云片玉鳞薄,月华金晕生。曾於沧海看,浩荡此时情。仿佛见三山,汹涌波浪惊。
天风飒爽岩曦开,云溪萦环芳树来。林栖岛处眼未识,何人择胜诛荒莱。仙迹着人清辟易,徐郎襟怀赵郎笔。经营须通山鬼意,开凿曾烦祖龙力。高亭一区尤绝尘,沧浪捧起芙蓉云。凭危醉歌敞花气,九衢尘土何纷纷。客来问名名达观,对此心情转萧散。想见千秋争战场,只把云霞眼中换。
谩学狂吟试笔毡,惭无风度似僧虔。五车不作黄金屋,方寸犹存白玉田。万事混茫随梦境,一关玄牝透真筌。北窗人在羲皇上,占得清风一榻眠。
鸟不解走,兽不解飞。两不相解,那得相讥。犬不饮露,蝉不啖肥。以蝉易犬,蝉死犬饥。燕在梁栋,鼠在阶基。各自窠窟,人不能移。妇好针缕,夫读书诗。男翁女嫁,卒不相知。惧聋摘耳,效痛嚬眉。我不非尔,尔无我非。
残雪高峰外,孤猿细雨中。看花心未老,问事耳须聋。时俗同伧父,归休学塞翁。相随携酒去,猎较祭田公。
将令四海变虞唐,那得夔龙滞一方。寄语邦人休卧辙,道傍行看舍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