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
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书轩》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下得昏暗,石砚冷得云色,
风吹动牙签,落叶乱舞作响。
庭院里已经长出了书带草,
使君疑心会是郑康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景象。诗人观察到雨下得很大,导致天空昏暗,石砚冷得像云的颜色一样。风吹动牙签,落叶在风中乱舞发出声响。庭院里的地面上已经长出了一些野草,形成了一条像书带一样的景观。诗人认为这种景象会让使君产生疑心,以为这是郑康成的杰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雨天的景象,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力。诗中雨昏、石砚、寒云色等形象描绘了外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阴冷潮湿的氛围。风动牙签、乱叶声则增加了诗词的动感和声音效果。
庭下已生书带草的描绘,则点出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整个诗境更加真实。而使君疑是郑康成的一句,则通过对使君的疑心揣测,增添了诗词的一丝神秘感和诗意的延伸。
整首诗以简约的表达,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雨天的凄凉氛围,展示了苏轼细腻入微的艺术表达能力。此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的景象,给人以深沉、寂寥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使君和郑康成的联想和想象,让整首诗留下了一丝悬念。
苍髯绿发三四椽,茅斋高下轻且轩。清风入夜可人意,来与夫子调朱弦。连日秋阴荡残暑,抖擞烦襟欲轻举。简编灯火置勿论,且快蛟龙得云雨。
碧洛青嵩刮眼明,马头次第似相迎。天街高士还知否,好约南轩醉一觥。
石火电光中出没,崖崩只裂尚难酬。放行一步还知不,佛是西天老比丘。
鹭鸶鹭鸶何遽飞,鸦惊雀噪难久依。清江见底草堂在,一点白光终不归。
蜀日既衰洛日亡,前星灵武腾光芒。元功百战两京复,万里阿瞒归故乡。干戈纷纷遍四海,浯碑已立湘江旁。太师艰难喜粗定,作此大字龙鸾翔。纸摹缣搨四百载,家家传宝逾琳琅。唐文中世未变古,燕许偶俪为班扬。次山之文可也简,此颂未追周鲁商。禄山滔天等穷浇,春秋之法诛无将。
北出当年此运筹,悠然欹卧与神谋。三军节制驯貔虎,千里餱粮捷马牛。汉业兴亡惟我在,蜀山重複遣人愁。驿前风景应如旧,江水无情日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