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照歌淮上舫,姚花引醉福昌城。
何如阊阖门西北,卧听秋风枕畔声。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文潜试院道旧》是宋代晁补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璧月照歌淮上舫,
姚花引醉福昌城。
何如阊阖门西北,
卧听秋风枕畔声。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夜晚的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淮河上的歌船和福昌城中盛开的花朵,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诗人呼唤着美好的时光和自然之声,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展现出浓厚的文人情怀。诗中的"璧月"指的是明亮如玉的月光,"歌淮上舫"则描绘了淮河上流动的歌船。"姚花"是指盛开的花朵,"引醉福昌城"则表达了花朵美丽的魅力。诗人借助这些景物,营造出宁静、美丽的夜晚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何如阊阖门西北,卧听秋风枕畔声"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声音的向往。"阊阖门"是指宫殿的大门,"西北"是指风的方向,诗人希望能够在宫殿门旁边躺下,静静地聆听秋风吹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夜晚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自然的向往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世界,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受。这首诗词展示了晁补之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美的敏感把握,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诗风。
青袍朝士走红尘,公独纫兰结佩绅。不事王侯嫌炙手,岂除御史更呈身。寒花秋后看名节,乔木霜中见本真。吾道天宽连地大,羊沟那得系麒麟。
暑天长似秋天冷,带郭林亭画不如。蝉噪槛前遮日竹,鹭窥池面弄萍鱼。抛山野客横琴醉,种药家僮踏雪锄。众惜君才堪上第,莫因居此与名疏。
闻公有泊渚,不远在异林。想胜辋川画,时作梁父吟。绛帐岂陈迹,草堂向遗音。朝市有真隐,入山无求深。
杨卿人材金百链,岐公座上初识面。十年万事不须说,犹喜归来且强健。题诗想见初削瓜,寄到茆堂已归燕。辞严意密敢轻读,呼儿炷灯重把卷。即今相望几千里,何日蝉联语忘倦。就令有使即寄书,岂如无事长相见。
太和到处萌,物各从所受。老农嘉谷心,自觉秭稗丑。道旁有荆棘,斤斧不得宥。移根著山阿,吾亦付薪槱。
杀身明逆顺,濡足救危亡。未必荀文若,甘为操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