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
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
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微之燕西湖》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三月的美景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美丽的花朵凋谢得所剩无几。
晚年的光景如同残存的梦境,
凡尘的劳苦使我感到无尽悲歌。
漂泊的游子偶尔在岸上安眠,
啼鸟整日栖息在庭院的树梢。
年老的白发不愿做寄人篱下的客,
辜负了春天的湖波荡漾十里。
诗意:
《和微之燕西湖》表达了诗人韩维晚年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三月的美景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花朵凋谢的景象,将自己的晚年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对应。他认为晚年的光景如同残存的梦境,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在尘世的劳苦中,他感到自己的心情沉重,情绪低落,悲歌不尽。然而,诗中也有一些安慰和希望的元素,比如游子偶尔能在岸上安眠,啼鸟整日栖息在庭院的树梢,这些自然景象为诗人带来一些宁静和慰藉。
赏析:
《和微之燕西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展现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描述花谢、残梦、浮世尘劳等形象,与诗人自身的经历相结合,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人将自己比作游子,描述了他的漂泊和辜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安宁的向往。整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经历相融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描绘,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比喻和对自身经历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和普遍的人生命运相结合,使诗歌具有共鸣的力量。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的向往,给人以深入的思考空间。
猗我僖祖,德潜而弃。庆之所基,日茂以崇。施及后嗣,天命有融。庙歌载之,播于无穷。
来时积雪归途熟,暗中流换惊时节。所幸康宁九十亲,依然堂上垂华发。随意何当足甘旨,斑衣日戏慈颜悦。丈夫事业有用舍,穷通不能必分别。直须用和随处处,无徒潇洒送日月。嗟嗟世人泣岐路,东乡久哉吾计决。终当练马扶桑树,车行万里谁能遏。慷慨自奋歌此章,老去不知情激烈。
寄言天上,石麒麟、化作人间英物。醉拥诗兵驱笔阵,百万词锋退壁。世事空花,赏心泥絮,一点红炉雪。识时务者,当今惟有俊杰。我本浩气天成,才逢知己,便又清狂发。富贵于我如浮云,且看云生云灭。羊石论交,鹅湖惜别,别恨多于发。共君千里,登楼何患无月。
寒风偃枯草,掉尾来山巅。出柙势可畏,老须宁易编。
金井琅玕戒女功,木桃瓜李奏民风。天河夜酌尊罍满,帝子秋盘饼饵丰。戢戢玉莲参藕艇,忻忻火枣会梨宫。星轺著意来看客,不与寻常乞巧同。
菊谢东篱。问梅开未,先问南枝。两蕊三花,松边傍石,竹外临溪。尊前暗忆年时。算笛里、关情是伊。何逊风流,林逋标致,一二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