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境破清愁,狂吟日点头。
前峰方极目,远岭又迎眸。
石乱屡支舫,滩高常负舟。
心亨行有尚,习坎自安流。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和王季行制干昌溪即事》是宋代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异境破清愁,狂吟日点头。
前峰方极目,远岭又迎眸。
石乱屡支舫,滩高常负舟。
心亨行有尚,习坎自安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干昌溪异境中的心境和体验。作者感叹异境的独特之处,它能够打破内心的忧愁,让他的心情变得开朗。在这个异境中,作者放声高歌,阳光像点头一样点缀着他的吟咏。眺望前方的山峰,极目远眺,远处的岭山仿佛也在向他招手。河石错落有致地分散在水面上,不时阻挡着船只的行进,而沙滩的高度常常让船只负重前行。作者认为,心境的开阔和行为的坚持可以克服困难,就像习得一门技艺一样,可以让人心安理得地随流而行。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通过对异境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诗中的异境在作者的心灵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能够打破作者心中的忧愁,使他的心情变得开朗。作者以狂吟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阳光的光芒犹如点头一样点缀着他的吟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情感状态。诗中的山峰和远处的岭山则增添了景色的广阔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它们的美丽和魅力。诗词最后通过对船只行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心境开阔和行为坚持的看法。作者认为,只有心境开阔,行动才能顺利,而这种心境和行动的修炼需要像习得一门技艺一样的坚持和练习。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心境和行动的思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精神境界,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名山阅万古,明月来几时。顾游属中秋,万里云雾披。心间境亦静,月满山不移。况兹九曲溪,正漾清涟漪。呼舟星村来,十客琴觞随。此客俱不心,洒落同襟期。居然命钓艇,造席不复疑。陶兀入醉乡,伴我老不羁。临流振衣袂,飒飒刚风吹。银盘转岩阿,两川光渺瀰。崚嶒大王峰,嵌窦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愿学人、达此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天高地辱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髡钳之人何以留。
兰玉初攀桂,朱银降自天。堂中有一老,物外百三年。紫诰行充栋,霜毛尽满颠。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积雨生残稻,苍苔入旧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