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鱼稻乡,来视刺史印。
适丁饥馑后,仓廪无馀蕴。
当馈下不嚥,宁望馔中雋。
年来稻如云,便觉摇其吻。
丰年百物熟,天意毋宁靳。
郡候有佳惠,芡实粲光润。
东山愿不违,南荡居其近。
此物旧知名,采撷手自引。
剖蚌讶珠还,泣蛟疑泪迸。
软温新剥肉,饤饾初尝醖。
遗我水之滨,此意君其问。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吴兴是一个以鱼稻著称的地方,诗人来到这里拜访刺史,并观看了刺史的官印。诗人感叹说,在经历了一段饥馑的时期后,仓库中的粮食已经没有多余的积蓄了。面对丰盛的食物,他宁愿不吃,而是更愿意观赏食物中的珍馐美味。最近几年,稻谷丰收如云,但这使他感到一种不安,好像稻谷在向他摇动它的吻一样。丰收的年景下,百物都成熟了,这是天意所赐,不应该有怨言。刺史派人送来了美味的芡实,它晶莹剔透、光泽鲜亮。诗人表示,他愿意去东山,希望不违背这份好意,并且他住在南荡附近。这种芡实是他早已熟悉的美味,他亲自采撷。剖开蚌壳,惊讶地发现了珍贵的珠宝,流下了像泪水一样的疑惑。软糯温暖的芡实被剥去外衣,初次品尝到它的美味,他感到十分满足。这些芡实留在了他身边,就像是河滨留下的贵重礼物,他希望诗中的这层意思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作者在吴兴地区的经历,以及对食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丰收和美味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诗人虽然身处物质丰富的环境中,但他更注重食物背后的意义和象征。他对于食物的态度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一种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体验和情感,展示了他对食物和世界的独特理解。通过对食物的细腻描摹和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表面的物质享受之下,传达了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慨。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独特观察和体验,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整首诗词给人以温暖、满足、感激和思考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