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色侵晚帙,泉声漱嵌根。
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何同年书院》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竹色侵晚帙,
泉声漱嵌根。
试通丹灶路,
应到老人村。
中文译文:
竹色逐渐侵入晚霞,
泉水的声音洗涤着青翠的根。
试着开通通往丹灶的小路,
必然会到达那老人的村庄。
诗意:
这首诗以竹子和泉水为主题,描绘了竹子在傍晚的时候逐渐染上晚霞的景象,以及泉水洗涤着竹根的清新声音。通过描述竹子和泉水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纯净之地的向往。诗人通过试图开辟一条通往丹灶(一种炼丹的地方)的小路,暗示自己试图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最后一句"应到老人村"暗示着诗人追求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希望能到达老人所在的村庄,获得智慧和长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竹子和泉水的美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竹子和泉水作为常见的自然元素,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纯洁、宁静和追求。诗中的丹灶和老人村则象征着高尚的境界和智慧。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思考空间。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笾豆有践,黍稷惟声。礼终三献,神归杳冥。
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师璋今有几家同,名重蒲葵价亦穹。髹柄但夸千缕骨,不知曾未掩西风。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内里更有筵席。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每年只有今日日。愿我做来称意。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