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城高俯堑深,过帆猝猝倦登临。
两山未远瓜洲渡,十里俄惊皂角林。
坐想英灵犹炯炯,眼看祠庙独阴阴。
塘村共说兴亡处,笑指东河血未沉。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和同年成峡州韵》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描绘城堡高耸、山川壮丽的景象,以及对历史遗迹和战争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英雄壮举的思念和敬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北城高俯堑深,
过帆猝猝倦登临。
两山未远瓜洲渡,
十里俄惊皂角林。
坐想英灵犹炯炯,
眼看祠庙独阴阴。
塘村共说兴亡处,
笑指东河血未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北城的高耸和堑深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壮丽景象。诗人描述自己乘船过河,疲惫地登上城楼,感受到了城市的辽阔和雄伟。接着,诗人又描述了离城不远的瓜洲渡口,以及在这里突然看到的皂角林景象,给人以意外和惊奇之感。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和历史遗迹的思考。诗人坐着回想往事,想象着昔日的英灵依然焕发着勇气和神采。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是祠庙独自阴沉,给人一种凄凉和哀思之感。最后两句以塘村的人们共同议论兴亡之处,笑指东河血迹未干,表达了对历史悲壮场景的回忆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城市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英雄壮举和国家兴衰的思念之情。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场景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荣光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战争和历史悲剧的反思和忧虑。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历史与现实、英雄与平凡人民的命运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闻道深春雪打围,谁怜身上藕丝衣。莫忧白璧成尘土,解逐南风万里归。
深谢高科客,名毡寄惠重。静思生朔漠,和雪长蒙茸。折坐资禅悦,铺眠减病容。他年从破碎,担去卧孤峰。
酒醒江亭客,缠绵恨别离。笙歌筵散后,风月夜长时。耿耿看灯暗,悠悠结梦迟。若无骚雅分,何计达相思。
山居五旬晴,山行一日雨。太平咫尺间,千里隔跬步。黄泥深三尺,风声更号怒。谁语逋客知,山灵倘留汝。
衡门稀客至,翛翛静读书。疏帘映秋水,细藻浮游鱼。款言落日下,酌酒凉风初。出门见黄叶,相送随阶除。
关关啼鸟树交阴,雨过西城野色侵。避暑谁能陪剧饮,清歌自可涤烦襟。稻花欲秀蝉初嘒,菱蔓初长水正深。知有江湖杳然意,扁舟应许共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