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五十九,早岁已闻道。
忆昔初远游,岂信今遽老。
暇日一醉娱,往事万念槁。
悬知身死后,岂无数诗好。
心欲刊晋史,罪匪一灵宝。
陶翁焉得作,细与问江表。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饮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感慨,同时展现了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明年五十九,早岁已闻道。
忆昔初远游,岂信今遽老。
暇日一醉娱,往事万念槁。
悬知身死后,岂无数诗好。
心欲刊晋史,罪匪一灵宝。
陶翁焉得作,细与问江表。
译文:
明年我将五十九,年少时早已听闻智慧之道。
回忆起昔日初次离乡游历,怎料今日竟如此迅速衰老。
闲暇之日,一醉方可寻欢乐,往事千百思绪皆已枯槁。
心中明白,身后即将面临死亡,难道没有无数美好的诗篇吗?
内心渴望将我的思绪刻在晋朝的史册上,罪过啊,这仿佛是一件无价之宝。
陶渊明啊,你何时能够再作诗呢?我渴望与你细细探问江河的风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自述的方式,通过与陶渊明共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作者在明年即将迈入五十九岁的时候,回忆起年少时听闻的智慧之道,感叹时间的飞逝,自己已经变得老去。他在闲暇时寻求酒的欢愉,但回首往事,发现记忆已经枯槁,思绪繁杂。他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思考自己在离世后是否会留下无数美好的诗篇。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他心中渴望将自己的思绪刻在晋朝的史册上,但却自觉有罪,认为这似乎是一件无价之宝。最后,作者向陶渊明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与他一同探讨江河的风采。
这首诗词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描绘,以及对陶渊明的敬仰,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同时,通过酒的象征和与陶渊明的对话,诗中透露出一种对于自我和历史的反思,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向往。整首诗抒发出作者对时光的追忆和对美好的追求,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粉消妆半。一曲阳春歌始断。便觉香红。十倍光华昔未逢。杨花吹起。犹自风前相枕倚。莫恨春残。留取新诗子细看。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着洛阳秋?
太息官寒独养疴,浮生半作病维摩。新凉欲学东城醉,亡奈维罍已耻何。
兰玉初攀桂,朱银降自天。堂中有一老,物外百三年。紫诰行充栋,霜毛尽满颠。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初侯一亩宫,风雨到卧席。前日筑短垣,昨日始封植。平生岁寒心,乐见岁寒色。翩翩佳公子,为致一窗碧。忆公来相居,筮吉龟墨食。人言陋如何,我自适其适。白眼对俗徒,醉帽坐攲侧。人知爱酒耳,不解心得得。阿堵绝往还,此君是宾客。清风吹月来,懽甚齿折屐。有节似见圣,无言
净人若信平常事,穿过髑髅连孔鼻。多中一了一中多,城东老母难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