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陶拟古九首》

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
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
此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
治生守家世,坐使斯人疑。
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
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
生子多颖悟,德报岂吾欺。
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和陶拟古九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
在佛法的盛行之中,儒家学者感到羞愧难当。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佛教在当时的盛行和对传统儒家学说的一种讽刺。佛教的教义强调修行和超脱尘世的追求,而儒家强调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作者可能在诗中借用佛教和儒家的对立,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和看法。

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
伟大的功德在默默无闻之中,又怎能背离当下的责任。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功德行为应该默默无闻的态度,即不求功名利禄,但也不忽视眼前的责任和义务。作者对个人修行和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和反思。

此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
这个地方陈旧而繁杂,混浊而没有名声。
诗意:这两句描绘了某个地方的状况,可能是指社会或文化环境的沉沦和衰败。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困惑和无奈表达出来。

治生守家世,坐使斯人疑。
勤于治理生活,守护家族传统,却让人产生怀疑。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坚守传统价值观和家族责任的努力,但又感到这种努力引起了他人的怀疑和疑虑。作者可能在反思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
还不知道酒和肉是否有违背道义之处,能否脱离生死的轮回。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道德伦理的探讨。作者在诗中质疑酒和肉是否与道义相背离,以及是否能够超越生死的束缚。这种思考可能涉及到佛教的生死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
热闹的吴闽之间,佛教的事物难以思量。
诗意:这两句描述了吴闽地区佛教盛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事物的难以理解和思考。可能是对佛教教义和修行方式的一种反思。

生子多颖悟,德报岂吾欺。
生育出聪明有悟性的子孙,他们的德行报答不会辜负我。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子孙有良好教育和德行培养的期望。作者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理解并继承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时机将会让正直的眼法照耀,一经展现将会辉映。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真理的信念。作者相信在适当的时机下,正义和真理将会展现出来并产生辉煌的光芒。

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
谁是城中的英雄人物,勤奋地吟诵我的这首诗。
诗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作的自信和希望能够被有志之人所传诵。作者希望自己的诗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和赞赏。

这首诗词《和陶拟古九首》反映了苏轼对当时社会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反思。他借用佛教和儒家的对立,表达了对社会状况的思考,对个人修行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思索,对道德伦理和人生意义进行了质疑。诗中还表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对正义真理的信仰。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矛盾、困惑和希望,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文化素养。

  • 《被劾》

    谁将物命作勤渠,黄雀头行万里余。每为世情三太息,不知吾亦是苞苴。

  • 《蜀主芙蓉城》

    芙蓉城上草萋萋,吊古徘徊日欲西。帝子不来花蕊去,荒唐无主乱鸦啼。

  • 《邸报改元得雪》

    天意阴晴冻未分,忽惊璧璐散纷纭。梅花露白难夸客,麦本藏青预策勋。野水断流鱼入槮,江云垂地雁迷群。太平天子新鸿号,感召端由叶气薰。

  • 《元符二年二月七日按部过邛州火井县三友堂小》

    七盘一何高,苍翠净寥廊。夜雨濯杉桧,春风散芝药。细云散岩色,细迳度危筰。邑改井已泥,空余汉城郭。土瘠漫生茶,人稀时走玃。苔藓囹圄空。尘埃簿书合。县圃何萧条,半樱半零落。偃蹇大夫松,委蛇君子鹤。试登三友堂,借问何人作。皆云杨先生,好诗心淡泊。乘兴山水间,此君

  • 《访友人溪居》

    数间屋子压溪光,百十乔松列翠行。鹤为听琴朱顶侧,鸭皆睡日绿头藏。后园遣仆锄冬笋,隔岸寻僧度野航。天色黄昏归已晚,苦留夜话对胡床。

  • 《和诸学士秋夕禁直偶雪》

    大华积秋雪,禁闱生夜寒。砚冰忧诏急,灯烬惜更残。正遂攀稽愿,翻追访戴欢。更为三日约,高兴未将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