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和陶读《山海经》》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炼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与陶渊明共同读《山海经》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赞赏和对《山海经》的认同,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和对修身养性的思考。
赏析:
首先,诗中提到了子政洵,他被描述为一个奇特而出众的人物,精通阴阳之道。这里的子政洵可能是陶渊明的化身,也可能是苏轼将自己与陶渊明相提并论的表达方式。他们都是具有卓越才华和独立见解的文人。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淮南枕中诀,指的是《淮南子》中所记载的养生之法。通过修炼和养生,可以延长岁月,使人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追求长寿和养生之道的向往。
然后,诗中说到了众人争相追逐光明,希望在短暂的一刹那中获得辉煌和成功。这里的臭浊可能指的是人世间的琐碎和烦扰,而光明则代表着辉煌和成功。苏轼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短暂生命的深切思考和对追求真理和永恒价值的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了青藜火和中黄,这里可能是指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中的描写。青藜火是《归园田居》中的一种草木,而中黄则指的是中原的黄土地。通过引用陶渊明的作品,苏轼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重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陶渊明的赞赏和对修身养性的思考。通过引用《山海经》、《淮南子》和陶渊明的作品,苏轼展示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对于真理和永恒之美的追求。
天教占了,百花头上,和羹未晚。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坡陀羸马暮云昏,苦忆兔园高帝孙。子舍芝兰皆可佩,後房桃李总能言。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病酒相如在行役,梁王谁与共清樽。
青苞朱实忽离离,摘得盈筐泪更垂。上德同之岂无意,故园山路一枝枝。
初从学院别先生,便领偏师得战名。大小独当三百阵,纵横只用五千兵。回残匹帛归天库,分好旌旗入禁营。自执金吾长上直,蓬莱宫里夜巡更。
宰邑承颜帝泽优,春郊数舍跃跸骝。弦歌平昔有遗爱,桑梓依前访旧游。乡里归时荣尽锦,庭闱到日洁晨羞。陶潜未省荒三迳,班嗣何因乐一邱。兰长谢庭傅赋咏,花开潘县占风流。薰炉绫被馀言馥,省闼沉沉侍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