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夜多雨,点苹生水涘。
谁与赏幽芳,惟有岩中子。
抱琴沙上立,日暮清风起。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孤竹苹》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描写了春夜山中雨后孤立的竹子和水面上漂浮的苹果,表现出孤寂清幽的意境。
诗中描绘的是春夜山中多雨,而孤立的竹子和漂浮的苹果则成为孤独的象征。只有一个人,也就是“岩中子”才能欣赏到这幽美的景色。诗人以“岩中子”来代表自己,表达了自己喜爱孤寂之境的心情。
诗人在孤竹苹的背景下,描绘了自己独立高远的姿态,他抱着琴,站在沙滩上,静静地欣赏这美景。诗人将自己与孤竹苹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表达了诗人追求自我完美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整首诗以孤寂清幽为主题,表现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和独立的意愿。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孤独、清净、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总之,《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孤竹苹》以孤寂清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追求完美的精神追求。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