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宿牛山馆》

山深孤馆迥,部落不成城,夜永人无寐,冬温气自清。
夷音通夏楚,汉地接平营。
恩信今无外,边庭肯背盟。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宿牛山馆》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牛山馆宿处的情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深的孤寂馆舍高耸,周围没有形成城堡的部落。
夜晚漫长,人们无法入眠,但冬季的寒冷却使空气更加清新。
夷族的语言传达到夏、楚两地,而汉地紧邻边境。
然而,现在的仁义信任已经没有外在的表现,边疆的庭院是否愿意背离盟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牛山馆的寂静和孤独,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山深的馆舍高耸,而周围没有形成城堡的部落,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夜晚漫长,人们无法入眠,但冬季的寒冷却使空气更加清新,这种冷静的氛围似乎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冥想。

诗中提到了夷族的语言传达到夏、楚两地,而汉地紧邻边境。这表明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同时也暗示了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然而,诗词最后提到了现在的仁义信任已经没有外在的表现,边疆的庭院是否愿意背离盟约,这似乎暗示了一种失望和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深孤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交流的触动和对当下形势的忧虑,展现出苏颂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和思索。

  • 《鹧鸪天(暮春)》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笾豆有践,黍稷惟声。礼终三献,神归杳冥。

  • 《哭闲霄上人》

    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 《扇》

    师璋今有几家同,名重蒲葵价亦穹。髹柄但夸千缕骨,不知曾未掩西风。

  • 《闲居》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 《失调名》

    正月月尽夕。芭蕉船一只。灯盏两只明辉辉,内里更有筵席。奉劝郎君小娘子。饱吃莫形迹。每年只有今日日。愿我做来称意。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空去送穷鬼。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