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佛如汤,公於静处藏。
忘机身不老,无事日偏长。
地僻松篁密,僧疏殿阁凉。
何须有妻子,涕泣似王章。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思老夏日山居》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译文:
世俗如汤,佛公隐居在宁静之间。
忘却尘俗的纷扰,身心不会衰老,无所事事的日子变得漫长。
山地僻静,松树与竹篱交织成密林。僧人寥寥,庙宇殿阁清凉。
何须拥有妻子和家庭,郑刚中悲泣得像王章一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郑刚中对于宁静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将世俗的纷扰比作滚热的汤,而佛公选择在宁静的地方隐居,远离尘世的喧嚣。诗人渴望忘却人世间的烦恼,让身心保持安宁,使时光不再匆忙流逝。
诗中描绘的山居环境给人以清凉和宁静之感。山地僻静,松树和竹篱形成了茂密的林木,给人一种绿荫蔽日、清新宜人的感觉。僧人寥寥的景象表明这里并不是喧闹的人群聚集之地,庙宇殿阁则显得幽静清凉,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他认为不需要拥有妻子和家庭,脱离尘世的纷争,相信自己的涕泣与当年悲泣的王章相似。这里的涕泣并非悲伤,而是对于世俗纷扰的无奈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理想状态,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愿望。通过对比世俗纷扰和山居宁静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于平淡宁静生活的向往,并寄托了对于心灵安宁的追求。
偶向花边立,悬知病已瘳。小山今夜月,团树满庭秋。清露沾丛底,斜河在上头。须臾香更好,还与碧云浮。
君王翌日宴长春,霖雨迷漫泞土尘。特令满宫来魇止,一时悬挂扫晴人。
柳岸兰桡片席飞,秋风泽国季鹰归。幕中莲渚红衣脱,江外蒪羹紫线肥。十部须知從事贵,双鱼莫遣尺书稀。西陵正接家山路,试为因人问钓矶。
薄宦何堪远,兄今奉板舆。猫头供美笋,玉板荐嘉鱼。川陆徐行李,暄寒慎起居。会因回雁足,时一问何如。
近日侯门不重才,莫将文艺拟为媒。相逢若要如胶漆,不是红妆即拨灰。
忆师眠复起,永夜思迢迢。月下门方掩,林中寺更遥。钟声空下界,池色在清宵。终拟修禅观,窗间卷欲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