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雄胜昔常游,拥节题诗为少留。
我亦华颠无用者,碧嵩清颍是归头。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述古河阳感怀之作》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大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往事的怀念和对归乡的渴望。
诗词通过描述大河的雄伟壮观,暗示了诗人曾经常常游历大河的经历。"拥节题诗为少留"表明诗人在行船时,曾经用拥有的书写工具为所见所感题诗留念。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记录旅途中的景色和思绪,更是对诗人自身存在的一种肯定。
诗词中的"我亦华颠无用者"表达了诗人在游历的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华颠指的是华山和嵩山,这两座山峰都以险峻和壮丽而著名。诗人以自己为华颠之人,意味着他也曾经历过辛勤的努力和艰险的旅程。然而,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无用的,因为他最终的归宿是清颍,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家乡。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大河的雄伟景观和诗人的旅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向往。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之中,同时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追求的目标。这首诗词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通过自我反思和表达情感,展示了韩维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撩我思家第一篇。
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但逢公道日,即是命通时。乐善知无厌,操心幸不欺。岂能花下泪,长似去年垂。
乌鹊填门雪满除,倩谁骑马谢双鱼。苦吟孙楚三年别,饥卧袁家一病余。仕宦吾人聊复尔,梦魂今夜定何如。钓台多是西征客,莫道渠能赋子虚。
大罗山上客,后主是宗亲。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荒年家口众,少日鬓毛新。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
素节轻盈珠影匀,何人巧思间成文。闲垂别殿风应度,半掩行宫麝欲薰。绣户远笼寒焰重,玉楼高挂曙光分。无情几恨黄昏月,才到如钩便堕云。
酒渴上安市,甘寒为解园。鹅儿黄不见,空见鹭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