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尤须惜寸阴,漫劳饭袋走丛林。
沩山自昔提宗印,闽峤于今绝赏音。
香髓得皮无著相,非心非佛见机深。
丰干未免成饶舌,月在碧潭空指心。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尚善西禅寺冲虚宫诗》是宋代李洪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学道尤须惜寸阴,
漫劳饭袋走丛林。
沩山自昔提宗印,
闽峤于今绝赏音。
香髓得皮无著相,
非心非佛见机深。
丰干未免成饶舌,
月在碧潭空指心。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道路上的思考和感悟。作者提醒人们要珍惜光阴,因为修行之路需要不断努力,就像和尚们背着饭袋穿行在茂密的丛林中一样。沩山自古以来一直是佛教宗派的重要地方,而闽峤则是现今修行的声音已经消失。修行时,我们不能只追求外在的形式,如香火和皮相,而应该发现内心的真实和佛性的深度。修行的真谛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通过觉悟和内心的洞察力来实现的。然而,过多的言辞和争论只会让修行变得空洞。最后两句表达了一个寓意:月亮照在碧潭之上,但在指向内心时却是空无一物的。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行的主题,通过对时间的珍惜、修行方式的思考以及对真实修行内涵的体悟,传达出深刻的诗意。作者通过描绘和尚在丛林中辛勤修行的生活,表达了修行者要不断努力、勤奋修行的意义。同时,他通过对沩山和闽峤的对比,强调了修行的真实内涵不能仅仅寄托于外在的形式。在修行中,作者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洞察力的重要性,而过多的言辞和争论只会让修行变得空洞。最后两句以抽象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真实和指向内心的觉悟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修行的主题和思考。它通过对时间的珍惜、修行方式的思考以及对真实修行内涵的体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辨和冥想的氛围。这首诗词提醒我们,在追求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用心去修行,并通过觉悟和洞察来体会修行的真谛。
一路都岑寂,蓝坑分外荒。屋疏茅送月,壁密荻分霜。病趾催趺坐,残更妒晓光。暖寒无上策,来早借朝阳。
晓云狼藉。淡淡烟中日。柳絮欲飞无气力。满院绿阴清寂。熏篝香恋残煤。画罗衣试新裁。春尚有些寒在,银屏到晚慵开。
山林不可住,欲隐更何之。春去已多日,客愁无了时。斜阳依树下,明月到门迟。閒事谁消遣,陶潜一卷诗。
龙烛飞空雪渐无,光摇穷巷丽金铺。妓楼遽喜春生座,席户浑惊粟在肤。剡水不须乘兴去,饭山犹是作诗臞。自怜白发疎慵客,拥被高舂梦未苏。
九日三眠火力齐,五朝又报四眠时。辛勤一月方能茧,缲得成丝却卖丝。
孤山树槁神枯,一段底死工夫。脉脉不知机转,忽然嘴眼皆苏。